第1章

城南的旧货市场在每个周末焕发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像一个垂暮的老人突然被注入了青春的喧嚣。摊位密密麻麻地挤在狭窄的街道两侧,空气中混杂着旧书的霉味、铜器的锈味、油炸小吃的腻味,以及摊主们懒洋洋的吆喝声。人们摩肩接踵,目光在琳琅满目的旧物间逡巡,期待着某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或是廉价的实用品。

我,林默,一个普通的文案编辑,穿着舒适的旧帆布鞋,漫无目的地穿梭其中。我的生活就像被设定好的程序,朝九晚五,偶尔加班,租住在一间采光不太好的公寓里,最大的烦恼是下周的选题会和永远还不完的信用卡账单。来这里,与其说是淘宝,不如说是一种廉价的消遣,给平淡无奇的日子注入一点不确定性的调味剂。

阳光透过塑料棚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块。我停在一个摊位前,随手翻捡着一摞八十年代的旧杂志,封面女郎的笑容僵硬而复古。就在我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被角落里的一个物件捕捉了。

它安静地待在一堆残破的木偶和锈蚀的铁皮玩具下面,毫不起眼。一个方正的木盒,巴掌大小,材质似乎是某种沉木,颜色暗沉,触手冰凉细腻,像是被无数双手在漫长岁月里摩挲掉了所有火气与棱角。盒盖紧闭,严丝合缝,看不到锁孔,也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种极简的、几乎沉重的古朴。

真正让我停下脚步的,是盒面中央贴着的那张标签。纸张泛黄,脆弱的仿佛一碰就碎,但上面的字迹却异常清晰,是一种优雅而略带古怪的花体字,墨色深浓:

「打开它,你将获得最渴望之物。」

渴望之物?我心底泛起一丝自嘲的涟漪。我渴望什么?一笔巨款?一段炙热的爱情?还是事业上的一飞冲天?这些念头模糊而遥远,甚至自己都无法清晰定义。这更像是一个拙劣的营销话术,或者某个无聊者的恶作剧。

摊主是个裹着头巾、眯着眼睛打盹的老太太,对周遭的喧嚣充耳不闻。我拿起木盒,掂了掂,很轻,摇晃一下,毫无声息。

“这个多少钱?”我问道。

老太太眼皮都没抬,浑浊的眼睛睁开一条缝,瞥了眼我手中的盒子,又瞥了眼我递过去的几张零钞,随意地挥了挥手,仿佛那是什么不祥之物,急于脱手。

这种态度反而勾起我一丝微妙的好奇。我用远低于心理价位的钱,买下了这个打不开的谜。

回到家,公寓里安静得只剩下冰箱的嗡鸣。我把木盒放在书桌上,台灯的光线将它照得愈发神秘。我尝试了各种方法:用力掰,找缝隙,甚至轻轻敲击,它都纹丝不动,仿佛一个整体。凑近闻,只有一股极淡的陈腐气息,像是关闭太久的旧衣柜,带着时光的尘埃味。

徒劳无功后,我几乎认定这就是个无用的摆设,准备将它扔进储藏室。也许我渴望的,就是这种徒劳无功的新奇感?自嘲地笑了笑,手指无意识地再次摩挲过那张泛黄的标签。

就在指尖划过那花体字的最后一笔时——

“咔。”

一声极轻微、却清晰无比的机括弹响,突兀地打破了房间的寂静。

盒盖,自己松开了一条细缝。

我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一种混合着期待和莫名紧张的情绪攫住了我。屏住呼吸,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我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掀开了盒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