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起重伤案成了黄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诞生礼”。垄断昌江地下赌场后,他们开始规范化 “运营”:设定最低赌注,安排专人放高利贷,甚至制定了 “奖惩制度”—— 打手们 “办事得力” 能拿奖金,要是坏了规矩就会被打骂。黄某丙让有公职身份的黄某丁接管赌场日常,自己则退到幕后,用积累的资金给兄弟们买房买车,笼络人心。

“跟着黄家有肉吃” 的说法传开了,史某、陈某等四十多个闲散人员主动加入,成为积极参加者。黄某组建了专门的 “打手队伍”,配备砍刀、钢管,甚至通过非法渠道买了两把猎枪。某茶庄成了他们的据点,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这里汇报 “业务”,商量如何打压对手、收取保护费。昌江的地下秩序彻底被黄家掌控,黑色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

第三章 产业垄断:渗透骨血的非法控制

1998 年,铁矿价格飙升,黄某丙盯上了这块肥肉。他利用建委职权,得知昌江县某国有铁矿的开采边界,随即指使黄某、黄某甲组织人手,在边界外非法盗采。“白天休息,晚上开工,有人来了就跑。” 黄某带着三十多个组织成员,用简陋的设备挖矿石,再以低价卖给冶炼厂,一年就赚了上千万。

有了资金支持,黄家开始向多个行业渗透。2000 年,他们成立了 “昌江建材公司”,实则控制了全县的混凝土和砂场生意。王某开了家砂场,生意刚有起色,黄某乙就带着二十多个打手找上门,把砂场的设备砸烂,指着王某说:“要么加入我们,要么滚出昌江。” 王某不肯屈服,当晚就被人泼了硫酸,脸部严重烧伤,最终不得不低价转让砂场。

短短几年,黄家通过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手段,先后控制了废品回收、啤酒销售、烟花爆竹、农贸市场、娱乐场所、土建工程、摩托车销售、典当行、驾校等十多个行业。在农贸市场,他们向每个摊主收取 “管理费”,从蔬菜到猪肉,每样商品都要抽成;在啤酒销售领域,他们禁止商户卖其他品牌的啤酒,违者就会遭到打砸。

“那时候卖菜都得看黄家的脸色。” 摊主林阿姨回忆,有次她多进了些外地蔬菜,黄某的手下就把菜都掀翻在地上,还扇了她一巴掌。“报警没用,警察来了也只是劝两句,转头黄家的人就会来报复。” 昌江县公安局局长麦某早已被黄家 “拿下”—— 黄某丙先后送给麦某现金、房产共计两百多万,麦某则承诺 “有事会罩着”。

除了行业垄断,黄家还疯狂破坏生态环境。他们在昌化江沿岸非法开采砂矿,导致河床塌陷、植被破坏;在自然保护区边缘盗采铁矿,留下一个个巨大的矿坑。当地村民多次举报,却都石沉大海 —— 黄某丙通过行贿,拉拢了县环保局、国土局等七个部门的领导,形成了严密的 “保护伞” 网络。

到 2005 年,黄家的非法资产已达 20 余亿元。他们在昌江盖了豪华别墅,买了十几辆豪车,组织成员每月能拿几千到几万不等的 “工资”,要是参与打架斗殴,还能拿额外的 “补贴”。黄某成了组织的核心,大事小事都由他拍板;黄某丙则被尊为 “老爷子”,掌握着最终决策权;黄某甲和黄某乙分管不同产业,各自拥有一批亲信。一个结构稳定、分工明确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然在昌江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