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错过了两个原本计划参加的线上面试,原因都是“三叔这边约了关键人物,不能掉链子”。
母亲王慧看着儿子日渐沉默和疲惫,忍不住劝林耀祖:“他爸,你跟三哥说说,让孩子自己去闯吧,我看小渊他自己找的也挺好……”
林耀祖窝囊地嘟囔:“三哥也是好心……他都跟人夸下海口了,现在说不,不是打他脸吗?再看看吧……”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末。三叔神秘兮兮地告诉林渊,这次动用了“硬关系”,“真正金融圈的大佬”,“在香港都有业务的”张总。
林渊几乎要被这连日来的荒诞磨得没脾气了,甚至生出一点破罐破摔的好奇:这次又能开出什么奇葩来?
见面地点约在一家装修得金碧辉煌、但总透着一股暴发户土味的茶楼。张总姗姗来迟,夹着一个手包,发型一丝不苟,西装面料看着昂贵,但剪裁并不合身。
“林老板!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张总握手热情,目光却习惯性地带着打量和算计。
“张总!您这大忙人,可算请到了!”三叔姿态放得很低,转头对林渊使眼色,“小渊,这位是张志强张总,做大项目的!跟香港那边都有资金往来!”
寒暄坐下,三叔开始吹捧张总的“金融实力”,张总则半推半就地应着,话术圆滑,但细听之下,全是空泛的词汇和模糊的边界。林渊听了几句,心下已然明了:这人绝非什么国际金融大佬,甚至可能连正规金融机构的核心层都没进入过。
果不其然,聊深一点,张总就开始漏洞百出,对基本的金融术语理解都停留在表面。
茶过三泡,三叔觉得火候到了,示意了一下。只见他的司机吭哧吭哧地搬上来一个巨大的、还在动的编织袋!
“张总,一点心意,自家养的生态黑猪,绝对绿色健康!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三叔得意洋洋。
编织袋里发出哼哧声,还在扭动。茶楼里其他客人纷纷侧目。
张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哎哟,林老板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话是这么说,却也没拒绝。
林渊那一刻,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脸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看着那只即将被送入高档茶楼的活猪,又看看面前这位“金融大佬”略显尴尬却强装镇定的脸,最后看向三叔那副“你看我多会办事”的得意表情。
世界魔幻得像一场拙劣的闹剧。他,一个名校金融硕士,未来的金融从业者,正坐在一间浮夸的茶楼里,看着一头活猪被当做进入“金融圈”的敲门砖。
就在这极致荒谬的时刻,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他心仪已久、也是业内真正顶级的那家“擎天资本”。
邮件内容简洁而有力:恭喜他通过前几轮考核,邀请他于三天后上午10点,参加最终轮合伙人面试。
希望之光,穿透了这令人窒息的荒诞闹剧,照了进来。
他几乎是瞬间做出了决定。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三叔的电话响了。他接起来,嗓门洪亮:“喂?哦!刘主任!哎哟您好您好!约好了?没问题!周五上午?行!绝对没问题!我带他准时到!好好好!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