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男人,黑超遮面,灰色休闲裤,黑皮鞋,被几个助理模样的人护着快步离开。他太阳穴上的墨镜腿边,那道新鲜的划痕,在像素不高的图片里,依然隐约可辨。
林晚对着电脑屏幕,怔怔地坐了很久。
十五岁夏天机场的那一场兵荒马乱的碰撞,带着油墨和纸张的清香,还有那道墨镜上的划痕,无声地沉入心底,落了锁。
十二年的时光,足够一座城市焕然一新,足够一个女孩从懵懂走向成熟。
时光湍急而过,足以让一个懵懂慌张的高中生,长成一名眉目间有了自己坚持和风霜的报社记者。林晚剪短了头发,眼神却比少女时期更加清亮,只是那亮光深处,多了一层不易察觉的、属于成年人的审慎和距离感。
“抓紧重要的事物”。她一直记得他给她说的这句话,并默默关注着他的所有消息,看他一步步走上更高的巅峰,拿奖,破纪录,成为真正的传奇。也看着他偶尔流露的疲惫,和那些真真假假的绯闻。他是悬挂在她青春天际最亮的那颗星,遥远,恒久,沉默地照耀。
她从没想过能靠近。
直到那个深秋,报社接了一个公益项目,需要与明星合作推出一系列采访活动。对接的明星团队,恰好是顾屿的。
见面那天,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他走进采访接待室,简单的白色毛衣,深色长裤,比屏幕上看起来更清瘦些,气场沉静温和,收敛了所有锋芒。他与负责人握手、交谈,目光偶尔扫过坐在角落的她,并无任何异常。
十二年,足够让一个十五岁的女孩面目全非。他怎么可能认得出来。
采访结束,众人起身。林晚收拾麦克风时,不小心碰倒了笔筒,笔筒里彩铅哗啦一声散落一地。她慌忙蹲下去捡,有些狼狈。
一只修长的手伸过来,帮她拾起几支滚远的笔。他的指尖无意间触到她的手指。
林晚猛地抬头。
顾屿的动作停住了。他没有立刻收回手,也没有移开目光,只是就着蹲着的姿势,微微偏头,认真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看着她的眼睛。
时间仿佛凝滞了几秒。
会议室的嘈杂褪去,只有窗外溜进来的阳光,安静地铺陈在地板上。
他忽然极轻地笑了一下,声音低得只有她能听见。
“机场掉书包的小同学,”他问,“现在学会抓紧了吗?”“嗯~不对,现在是《都市晨报》……林晚。”他轻念出记者证上的名字和单位,嘴边勾勒的弧度也让他的声音没什么变化,只是语气里带着一丝丝对熟悉之人的轻佻
林晚的瞳孔微微睁大,心脏在那一刻震荡,忘了跳动。
他竟然记得。
交集始于一句隔了十二年的问候。公益项目成了他们最正当的理由。他欣赏她工作时的认真,说里面有“安静的力量”。她谨慎地保持着距离,却无法控制地被吸引。他成熟、体贴,偶尔流露的孩子气背后,藏着难以言说的疲惫和孤独。
他会在深夜收工后,发信息问她哪种蓝色更适合描绘凌晨四点的海;会在她随口说喜欢某种甜点时,下次见面时变魔术一样拿出来;会在她因为工作挫折沮丧时,安静地听她说,然后告诉她:“你十五岁那天在机场找回书包的勇气,可比现在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