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表情,都是精心计算过的。我要表现出对她的依赖和亲近,但又不能让她察觉到我的真实意图。
我需要证据。
我家里的那个摄像头,我没有拆。我甚至上网查了它的型号,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回来,研究它的工作原理。它是充电式的,充一次电大概能用一个星期。
这意味着,晏辞必须定期去我家,给它充电。
我需要拍下她进入我家的证据。
我对我妈说,我最近学习压力大,睡眠不好,想在家里装个监控,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动静影响我。
我妈立刻同意了。她对这些电子产品不了解,一切都交给我。
我在一个购物网站,买了一个伪装成电子时钟的针孔摄像头。我把它放在客厅的电视柜上,正对着我家的大门。
做完这一切,我开始等待。
等待晏辞,再次踏入我的陷阱。
等待的同时,我在网上搜索一切关于“病娇”“偏执型人格”的信息。我像准备一场最重要的考试,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看的那些资料里说,这种人格的形成,通常源于童年时期的情感缺失和不安全感。他们极度渴望建立一种永不被背叛的、绝对稳固的关系。
而“控制”,是他们认为能达成这种关系的唯一手段。
我看着床上安静看书的晏辞,她长长的睫毛垂着,侧脸的线条完美得像一尊古典雕塑。
是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她?
我忽然意识到,我想知道的,不仅仅是怎么摆脱她。
我还想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6
机会来了。
五一长假,学校放七天。我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在晏辞面前念叨。
“五一我想去海边玩,听说那个C市的沙滩特别漂亮。”
“可是来回折腾好累啊,要不还是在家躺七天好了。”
“好纠M啊,到底要不要出去呢?”
我在释放烟雾弹。我的真实目的,是让她以为,我整个假期都会待在C市,而不是在家里。
晏辞问我:“你想去,我可以陪你去。”
“不用啦,”我笑着说,“我想一个人散散心。”
这是在给她创造一个完美的、可以潜入我家的“空窗期”。她需要去给那个摄像头充电。
假期前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收拾了一个大大的旅行箱。里面装满了夏天的衣服、防晒霜和泳衣。我还买了一张去C市的高铁票,时间是放假第一天的早上八点。
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
“玩得开心。”临走前,晏辞对我说。
“嗯!”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她看不见的角度,我的眼神冰冷。
我拖着箱子,坐上了去高铁站的地铁。但我没有进站。我在高铁站附近的商场卫生间里,换掉了身上的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然后坐上了反方向的地铁。
我回了家。
我没有立刻上楼。我在小区对面的一个奶茶店里坐下,点了一杯最便宜的柠檬水。这个位置,刚好可以无死角地监控我家的那栋楼。
我开始漫长的等待。
第一天,没有动静。
第二天,没有动静。
我的心一点点揪紧。难道她识破了我的计划?还是说,那个摄像头有我不知道的黑科技,根本不需要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