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下午,李师傅把修好的木质座钟放在了晓雅面前。座钟的玻璃擦得干干净净,钟身的木纹也重新上了蜡,显得光亮了许多。李师傅轻轻拧上发条,“咔哒”一声后,钟摆开始左右摆动,指针缓缓地转动起来,发出清脆而均匀的“滴答”声。
“修好了,”李师傅说,“里面的零件都检查过了,换了几个磨损的发条,应该还能走很多年。”
晓雅激动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钟身,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这熟悉的滴答声,让她仿佛又看到了奶奶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钟,一边等爷爷回家的场景。
“谢谢您,李师傅,”晓雅擦了擦眼泪,“多少钱?”
李师傅摆了摆手:“不用给钱了。这钟是个有故事的老物件,能把它修好,让它继续陪着你,我也很高兴。”
晓雅愣了一下,连忙说:“那怎么行,您辛苦了这么多天……”
“真不用,”李师傅打断她,指了指墙上的挂钟,“你看,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会带走很多东西,但也会留下很多东西。这个钟留下的,是你爷爷奶奶的爱,还有你的回忆。这份价值,不是钱能衡量的。”
晓雅看着李师傅真诚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李师傅。您不仅修好了钟,更帮我留住了最珍贵的回忆。”
从那以后,晓雅成了钟表店的常客。她不再是来修钟,而是经常带着自己做的点心过来,陪李师傅聊聊天,听他讲那些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故事。
有时,店里来了年轻的客人,对老式钟表感兴趣,晓雅还会主动给他们介绍,讲李师傅修钟的故事,讲那些藏在钟表里的情感。
李师傅的钟表店,依旧在那条僻静的街道上。挂钟依旧在墙上沉稳地走着,滴答声传遍了整个小店。店里的钟表来来去去,修好了又被取走,却总有新的钟表被送进来,带着新的故事,新的回忆。
李师傅依旧每天坐在柜台后,修着那些老旧的钟表,也守护着那些珍贵的记忆。他知道,只要这间钟表店还在,只要这滴答声还在,那些温暖的回忆就不会被时间淹没。
而晓雅也明白,奶奶留下的那座座钟,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份爱的传承,一种记忆的延续。它会像李师傅的钟表店一样,在时光的长河里,静静地回响,温暖着每一个拥有它的人。 晓雅把奶奶的座钟带回了家,摆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就能听到那熟悉而安心的"滴答"声,仿佛奶奶从未离开。
她常常会坐在沙发上,看着座钟的指针一圈圈地转动,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奶奶会一边给她削苹果,一边说:"雅雅你看,这钟表的指针最诚实,一分一秒都不会错。做人也要像它一样,踏踏实实。"
这些话语,如今听来依旧清晰。晓雅觉得,是李师傅的手艺,让奶奶的教诲和爱,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着她。
周末的时候,晓雅会带着相机去李师傅的钟表店。她想把那些各式各样的钟表,还有李师傅专注修表的样子都记录下来。
"李师傅,您看这个怀表,真漂亮。"晓雅指着玻璃柜里一个银色的怀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