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看到了他们失败的原因,也看到了他们成功的路径。

我让陆哲远帮我约见了“听雨轩”的创始人。见面那天,我没有谈钱,没有谈合作,只是将我熬了三天三夜写出的一份全新的品牌升级方案,放在了他面前。

方案里,我将“听雨轩”的核心,从单纯的“茶饮”,升级为“东方生活美学体验空间”。从产品包装、门店设计,到文化内核,我都做了颠覆性的重构。

那个年轻人看着我的方案,眼睛越来越亮,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苏小姐,”他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不可思议,“你……你怎么会这么懂我?这正是我心里一直想做,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的东西!”

我微微一笑:“因为我相信,好的东西,会自己发光。只是偶尔,需要一阵风,吹散上面的灰尘。”

我们一拍即合。我没有选择投资,而是以“品牌战略合伙人”的身份入股。我没有钱,但我有能让这个品牌脱胎换骨的“眼光”。

签约那天,我看着合同上“初晴工作室”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

这是我离开顾延臣后,打的第一场仗。

而我的“看见”,就是我最锋利的武器。

晚上,为了庆祝,我和陆哲远在工作室里,用外卖当年夜饭。我们聊了很多,从未来的规划,到过去的理想。

我发现,这个一直默默跟在我身边的大男孩,不仅有着惊人的执行力,更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见地。

“哲远,你为什么会选择做这行?”我好奇地问。

他看着我,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笑了笑,说:“因为,我想保护一些……值得被保护的东西。”

他头顶的金光,温柔地流淌着,像一条沉默的河流,充满了故事。

我突然意识到,他的气运,或许并不仅仅是“好运”。那片璀璨的金色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但现在,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片废墟之上,我已经看到了,新生的第一缕光。

4

“听雨轩”的品牌重塑,比我预想的还要成功。

按照我的方案,第一家旗舰店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商圈开业。水墨画的墙壁,原木的桌椅,禅意的插花,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东方美学的静谧与高级。产品也做了全面升级,每一杯茶的名字,都取自一首宋词。

开业当天,就火了。

无数的网红博主前来打卡,社交媒体上,“听雨轩”成了新的流量密码。“在CBD里,喝一杯词牌名”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之前对“听雨轩”爱答不理的投资机构,现在排着队想要入股。品牌的估值,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二十倍。

作为战略合伙人,我一手创立的“初晴”,也一战成名。

我的手机,快被各种合作邀约打爆了。我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顾延臣的“顾太太”,我是苏晴,是“初晴”工作室的创始人,是那个能点石成金的“品牌魔法师”。

我开始扩张团队,租下了更大的办公室。陆哲远成了我的副总,帮我处理着日益繁重的事务。我用我的异能,精准地避开所有“低气运”的坑,为公司招揽了一批头顶着绿色数值的“潜力股”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