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情绪标价

城市的夜晚,是被无数块发光屏幕切割成的碎片。林晚的碎片,正被一个咧着大嘴、牙齿尖尖、眼神却莫名透着一股天真狡黠的精灵形象填满——Labubu,潮流玩具圈里当之无愧的顶流之一,以其“丑萌”的特质,精准地戳中了一代年轻人的审美痒处。

手机屏幕上,一个限量版“山荷花”Labubu正在拍卖页面的倒计时中,价格像坐了火箭般一路飙升。那是一只通体透明,带着淡淡粉紫色的Labubu,在宣传图的灯光下泛着如玉般温润的光泽,被圈内人称为“梦幻逸品”。林晚的手指悬在“加价”按钮上方,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当前的数字已经相当于她两个月房租。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透过屏幕,闻到那虚拟塑料散发出的、令人心安的甜腻气味。评论区里,“大佬”、“跪了”、“此生无憾了”等惊叹词不断刷屏,这种集体性的渴望和崇拜,像一剂强心针,推着她继续向前。

“必须得到它。”这个念头像魔咒一样盘踞在她脑海。今天下午,那个难缠的客户又一次否定了她的设计方案,用近乎侮辱性的语言指责她“缺乏审美”和“不懂用户”。她憋着一肚子委屈和愤怒,却只能在微信里回复“好的,我再修改一下”。这种无力感,需要被什么东西迅速、有效地中和掉。购买,尤其是购买这种被符号化的、代表圈层身份和品味的“艺术品”,成了最直接的途径。

“成交!”

随着倒计时归零,页面弹出刺目的提示。一瞬间,巨大的满足感像肾上腺素般涌遍全身,冲散了盘踞在她心头的、那团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迷雾。孤独、职场上的疲惫、对未来的迷茫,在这一刻都被这个即将到手的、具象化的“快乐”挤压了出去。她甚至能感觉到心跳加速,脸颊发烫,这是一种类似于“赢”的快感。

这就是“情绪消费”,林晚对自己说。她,二十七岁,互联网大厂视觉设计师,典型的Z世代一员,深谙此道。她的快乐、安慰、成就感,乃至身份认同,很大一部分构筑在这些精心设计的潮玩之上。Labubu,尤其是她的精神寄托。那个看似怪异甚至有些吓人的外表下,据说藏着一颗温暖的心,只对懂它的人展现。林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懂它的人。收集它们,就像在收集一种被理解、被陪伴的保证,一种对抗庸常生活的华丽勋章。

支付完毕,看着银行卡余额骤减的短信提示,一丝短暂的悔意掠过心头,但很快被更强烈的占有欲所覆盖。“钱可以再赚,但错过可能就是永远。”她熟练地用这套圈内共识安慰自己。她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公寓。这间五十平米不到的一居室,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个Labubu的专属陈列馆。从入门款的精灵天团,到各种隐藏款、限量版,它们占据了整面墙的定制亚克力架子,挤在电视柜上,甚至侵占了一部分餐桌。在精心布置的、可调节色温的射灯下,每一只Labubu都呈现出最佳姿态,它们形态各异,表情夸张,共同构成一个光怪陆离却又秩序井然的微型世界。这里是她的王国,她是唯一的女王。

同事们来家里做客时总会惊叹:“林晚,你这儿像个博物馆!”语气里混杂着真实的羡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