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象。一对挺和善的老人家。阿姨话多一点,叔叔比较沉默。”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或者说,对服务有什么特别的反馈?”
李默想了想:“阿姨人很好,每次通话都问我吃得好不好,累不累。有一次还问我工作顺不顺利,有没有遇到烦心事。我说挺好的,她就笑了笑,没再多问。感觉……挺关心人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不过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好像……太客气了点。就是一种感觉,说不上来。”
“太客气了?”
“对。不像有些客户,真的会把我们当自己孩子,抱怨或者撒娇什么的。他们总是很感激的样子,反而让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
李默笑了笑,“可能我想多了。”
“行了,没事了,你去忙吧。”我说。
李默出去了。
办公室里又剩下我一个人。
太客气了。
是啊,那种小心翼翼的客气,我在刚才的电话里也感受到了。
他们是在对谁客气?
是对演员8号?
还是对躲在演员8号背后的,我这个真正的儿子?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父母的订单信息,那个金牌孝子至尊套餐的字样格外刺眼。
我创办了这个公司,以为自己解决了什么社会痛点,抓住了什么商业蓝海。
可现在我发现,我可能亲手给我爸妈造了一个牢笼,一个用虚假温情编织的、把我自己排除在外的牢笼。
而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打破它。
3.
陈璐又来找我,这次直接抱着一摞文件放我桌上。
“张伟,你得振作点。安心养老那个项目,对方催方案了。还有,这是下个季度的预算,你得签字。”
我扫了一眼那堆纸,没动。
“先放这儿吧。”
陈璐没走,她看着我:“你最近状态不对。因为那篇捕风捉影的报道?”
她指的是前几天一个小自媒体发的文章,质疑我们这种服务是否真的对老人有益。
“不是。”我揉了揉太阳穴。
“那是因为什么?订单量还在涨,投资人那边我也稳住了。只要我们数据漂亮,这点杂音不算什么。”
陈璐语气肯定,她总是这样,目标明确。
我抬头看她:“陈璐,你说……我们这生意,真是在做好事吗?”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张伟,你没事吧?我们解决了多少人的痛点?那些没空陪父母的,我们提供了情绪价值。那些空巢老人,我们给了他们陪伴。这是双赢。别被那些圣母论调带偏了。”
“情绪价值?陪伴?”我想起我妈看着演员8号的那个笑容,“假的终归是假的。”
“假的怎么了?”陈璐拉过椅子坐下。
“很多人连假的都不愿意给。我们至少提供了选项。市场经济,有需求就有供给。我们一没偷二没抢,明码标价,自愿交易。你什么时候开始纠结这个了?”
我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不能告诉她,我爸妈就是我们的自愿交易者之一。
“行了,我知道你压力大。”陈璐语气缓和了点。
“但别钻牛角尖。我们是企业家,不是慈善家。把公司做大,让更多人用上我们的服务,这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