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爹,爹!我武的不行,但不代表我文的也不行啊!”

我大声哀嚎,企图唤醒父亲的爱意。

“放屁!兵法才几个字啊!你都读成这个鬼样子!你能有什么出息!”

“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丢人现眼的儿子!”

……

害怕我停了课后继续去捣蛋,爹还是为我请了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当今朝堂上就有不少他的门生。

但是老先生吧……

总是开口闭口“之乎者也”,不知道的以为他在唤他婆娘。

上课就更加催人入睡了。

低沉细小的声音拖着长长的语调,再配上不知所云的文字…

这简直是补眠神器!

我一下就被这神器的威力所折服!

呼噜声逐渐掩盖了讲课声,大儒脸红了又红,竹板换了又换,最后摆了摆手请辞了!

父亲气得把我拖到了宗祠里。

一路上下人们围在一团嘀嘀咕咕,不用想都知道在议论我不争气的事。

下人们的议论是家常便饭,但父亲的怒火却让我胆战心惊。

我看着父亲手中又一崭新的藤条,连忙大声求饶:

“爹!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学!”

“就你这样气走大儒的事迹,传出去谁还会来教你!”

看着我沉默着不说话,父亲的藤条甩了又甩,最终扔到了地上。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丢人现眼的儿子!”

我低着头,鼻子有点发酸。

“爹,可不可以不学了,我保证听话,不捣蛋了。”

“我将军府没有懦夫!你要是不学!就别叫我爹!”

我慌张抬头,却只看到被白雪覆盖的空空的厅堂。

3 策论奇才

北风一连吹了数天,我也在宗祠里跪了数天。

等母亲来救我的时候,我的双膝早已肿得没眼看了。

没法出门撒野的我,只好拿书柜上的书来打发解闷。

这么一看就到了第二年的秋。

秋围刚刚放榜不久,不少没中举的不是跑到酒楼里借酒消愁,就是背着行囊心灰意冷还乡。

只有刘秀才一个人很平淡地在摆摊卖诗文。

刘秀才已年近古稀,据说考了十五次还未成功。

我在他摊前站了良久,他还沉浸在自己手里的书中没有半点回应。

我凑过头去看了两眼,原来是篇策论,看字迹应该是他本人所写。

“你手上的这本卖吗?”

他惊了一下,随即把策论递给了我。

我随意地翻阅起来。

文章观点还挺新颖,不过遣词造句好似差点火候。

我拿起他摊子上的毛笔,在策论上修改了几行字,刚写到满意处,我家小厮匆匆跑来:

“四公子不好了,将军发现你不见了,正在堂里发火呢!”

我顾不上策论,把书往摊子上一扔就急忙往家赶。

谁料,刘秀才当夜就来敲了府门,还郑重其事地说要找我父亲议事。

父亲一听是位穷酸秀才,并不想见。

但刘秀才也非常固执,一连数日,他都来叩门。

父亲依旧避而不见。

无法,刘秀才只好在府门外大喊:

“将军!四公子乃经世之才,万万不可让其埋没啊!”

一句激起千层浪,不少家丁都放声大笑。

在家丁们的阵阵哄笑声中,他重复的语句依旧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