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像一张潮湿的网,将我裹着往前拖。急诊室的白炽灯太亮,照得父亲枯瘦的脸泛着青白,推床滚轮划过地面的声响在走廊里反复回荡,撞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
“家属,在这里签一下字。”护士递来的文件夹上沾着凉意,我的笔尖悬在签名栏上方,目光却被夹在病历里的一张淡黄色纸片吸引——那不是医院统一的打印纸,边缘带着不规则的毛边,像是临时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
“这是……”我抬头想问,护士已经转身去核对输液管,白大褂下摆扫过我的手背,只留下一句轻飘飘的话:“陪护守则,务必看完,丢了后果自负。”
推床转入住院部三楼时,我终于看清了纸片上的内容,标题是《青山第三医院三楼陪护人员行为准则》,字迹是手写的,墨色深浅不一,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发抖。
1. 关于病房:你的陪护对象应住在307病房靠窗的床位,若发现床位被占,请立即找穿蓝色护士服的护工调换,不要与穿白色护士服的任何人交谈。
2. 关于时间:每日晚8点至早6点为“静默期”,期间必须关闭病房内所有灯光,包括手机屏幕。若听到门外有脚步声来回走动,无论对方问什么,都不要回应。
3. 关于食物:医院提供的三餐需在护士站领取,餐盒若为黑色,可正常食用;若为白色,请务必倒进走廊尽头的绿色垃圾桶,且倒完后要数到十才能转身。
4. 关于人员:若遇到自称“医生”的人查房,请注意其胸前的工作牌——照片应为彩色,若为黑白,请立即假装整理床铺,直到对方离开。
5. 关于求助:紧急情况可按床头呼叫铃,但一天内呼叫次数不得超过3次。若铃响后无人应答,不要走出病房,更不要去敲护士站的门。
6. 关于离开:陪护期间不得擅自离开三楼,若需购买物品,可委托穿灰色马甲的保洁员,记得支付现金,且面额不能是10元。
7. 重要提醒:不要直视走廊里的时钟,不要回应任何叫你“家属”以外称呼的声音,不要在凌晨2点至4点之间查看陪护对象的病情。
最后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补充:“守则丢了可以找309病房的老人要,但只能在上午9点整敲门,敲三下,多一下少一下都不行。”
我攥着纸片的手指泛白,抬头看向走廊尽头的护士站——穿白色护士服的护士正低头写着什么,而不远处拖地的护工,穿的正是深蓝色的衣服。307病房的门牌已经有些褪色,靠窗的床位果然空着,靠墙的床位躺着个面色潮红的老人,呼吸粗重得像破旧的风箱。
安置好父亲后,我把手则叠成小块塞进手机壳背面,刚想倒杯温水,就听见走廊里传来推车声。穿白大褂的护工推着餐车走过,给每个病房递餐盒,到307时,他递来两个黑色餐盒,塑料壳上印着“青山医院”的字样。
“谢谢。”我接过餐盒,忍不住问:“这餐盒还有别的颜色吗?”
护工的动作顿了顿,帽檐压得很低,只能看见下巴上的胡茬:“不该问的别问。”说完推着车快步离开,背影很快消失在走廊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