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那张A4纸发下来的时候,教室里嗡嗡的,像飞进了一窝蜜蜂。

纸很普通,甚至有点劣质,油墨的味道廉价又刺鼻。但上面的标题,却像一行加粗的惊叹号,砸得我眼皮一跳。

《我的家庭健康指数评估问卷》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本问卷仅供心理拓展课探讨使用,匿名填写,分数不计入期末总评。

“不计分”三个字,是重点。班上那群牲口瞬间就放松了,开始交头接耳,嘻嘻哈哈。

“哎,你家能及格吗?我家悬。”

“我家?负分滚粗好吗。”

讲台上,新来的心理老师陈默推了推眼镜,双手撑着讲台,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大概三十出头,穿着干净的白衬衫,不像老师,倒像个刚毕业的研究生。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总能把人说得昏昏欲睡,但偶尔又能精准地戳你一下,让你毫无防备。

“同学们,安静一下。”他的声音不大,却总有种让人安静下来的魔力,“我知道,这个问卷,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感到不适,或者觉得……没意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们一张张或好奇或无所谓的脸。

“但我想说,家,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每年都会体检,看看心脏、肝脏有没有问题。但我们很少给自己的‘家’做一次体检。”

“这张问卷,就是一次家庭的CT扫描。它可能会照出一些……我们平时不愿意看,或者假装看不见的东西。”

他说完,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低下头,看着手里的问卷。问题不多,也就二十来道,但每一道,都像一把小小的探针,不怀好意地往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探。

1. 你的父母,平均每周和你主动交流(学习除外)的次数是?

A. 超过5次 B. 1-3次 C. 几乎没有

我捏着笔,悬在空中。脑子里飞速旋转,像一台老旧的电脑,试图搜索相关的记忆。

上周?没有。

上上周?好像也没有。

上个月……有了。我爸林卫国出差回来,扔给我一个新款的游戏机手柄,说了句,“给你的。”然后就去书房打电话了。这算吗?

我犹豫了一下,在C选项上,画了个圈。

2. 你的家庭晚餐,有多久没有出现过手机了?

A. 几乎每天 B. 偶尔 C. 你在开玩笑吗?

这道题,简直是为我们家量身定做的。我家的餐桌,就是我爸的移动办公室,我妈许静的追剧小剧场。饭菜的香味,永远混合着微信提示音和短视频的罐头笑声。我们一家三口,像三个搭伙吃饭的陌生人,唯一的交流,可能就是许静那句:“墨墨,把酱油递给我。”

我毫不犹豫地选了C。

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作响。我的心,也跟着一点点往下沉。

3. 你上一次听到父母说“我爱你”,是在什么时候?

A. 一个月内 B. 一年内 C. 小学毕业后就没了

4. 你是否认为,你的父母婚姻幸福?(10分制,请打分)

5. 家庭环境舒适度评分(10分制,物质条件除外)

一道道题做下去,我感觉自己不像在答题,更像是在给自己凌迟。那些被我刻意忽略的,被我用“别人家也一样”来麻痹自己的瞬间,此刻都变成了白纸黑字,清晰得让我无处可逃。

我家的房子很大,四室两厅,装修是许静最喜欢的北欧极简风,一尘不染,冷得像个样板间。我的物质生活,也确实没得说,最新款的手机,限量的球鞋,只要我开口,林卫国总会用钱来堵住我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