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爹,不能卖田!”苏晴立刻阻止,她知道在古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田,一家人就彻底没了活路,“学费的事,我有办法。”

她看向窗外——林家村背靠青山,山上有茂密的树林和丰富的野菜、野果,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河,河里有鱼有虾。更重要的是,原主的记忆里,山上有一种叫“番椒”的植物,红彤彤的,味道辛辣,村里人都觉得是野草,没人敢吃。苏晴眼睛一亮——那分明是辣椒!还有山里野生的孜然、花椒,这些在现代都是制作美食的关键调料。

作为靠美食起家的商业天才,苏晴的脑子里立刻闪过无数个赚钱的念头:炸鸡、奶茶、烧烤、麻辣烫……这些在现代风靡的美食,在这个没有见过的古代,绝对能掀起热潮!

接下来的三天,苏晴一边假装“身体虚弱”适应古代生活,一边偷偷勘察周边环境。她发现林家村到青溪镇只有两里路,青溪镇是个交通要道,每天有不少过往的商人和行人,镇上有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卖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新奇的吃食。而且大靖朝民风开放,女子也能摆摊做生意,这给了她极大的便利。

第四天清晨,苏晴揣着家里仅有的二十文钱,跟着林老实去了青溪镇。她先去粮铺买了两斤面粉(花了八文钱),又去肉铺买了一斤鸡胸肉(十文钱),最后在杂货铺买了一小包盐和一块生姜(两文钱)。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厨房——其实就是搭了个简易灶台的柴房,开始琢磨炸鸡的做法。

古代没有电,没有煤气,只能用柴火生火,油温很难控制。苏晴找了个粗瓷碗,倒入面粉,又打了个鸡蛋(家里仅有的三个鸡蛋,是王桂兰舍不得吃留着给林文轩补身体的),加了点清水,调成稀稠适中的面糊。她把鸡胸肉切成小块,用盐和生姜末腌制去腥——没有料酒,就用家里自酿的米酒代替。

生火是个技术活,苏晴一开始没掌握好火候,柴火要么烧得太旺,要么就灭了,王桂兰在门口看着,急得想帮忙,都被苏晴拦住了:“娘,您别管,我自己来。”折腾了半个时辰,灶台里的火终于稳定了,苏晴倒入家里仅有的小半罐菜籽油——这油是王桂兰用菜籽榨的,平时舍不得吃,都留着给林文轩炒菜。

油温七成热时,她把腌好的鸡肉块裹上一层干面粉,再裹一层面糊,小心翼翼地放进油锅里。“滋啦”一声,金黄的油花溅起,香味瞬间弥漫开来。王桂兰和林老实都凑到门口,好奇地看着锅里的东西——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做鸡肉的,更没闻过这么香的味道。

第一锅炸鸡出锅时,外皮金黄酥脆,冒着热气,苏晴尝了一口——虽然没有现代的面包糠,也没有辣椒粉和孜然粉调味,但肉质鲜嫩,味道已经很不错了。她把炸鸡分成三份,给王桂兰和林老实各递了一块:“爹,娘,你们尝尝。”

王桂兰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这……这也太好吃了!婉儿,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林老实也连连点头,嘴里塞得满满的,说不出话来,只能用眼神表示认可。

第二天一早,苏晴起了个大早,用剩下的食材又做了两斤炸鸡,用干净的油纸包好,背着竹筐去了青溪镇。她在商业街找了个靠近路口的位置,放下竹筐,又找了块木板,用炭笔写上“婉儿炸鸡,一文钱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