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烽烟起东方:古镇少年的觉醒
光绪二十六年,东方古国 的东南沿海,海风裹挟着硝烟的气息,掠过青溪镇的青砖黛瓦。镇口的老榕树下,十七岁的陈守义正帮着父亲修补渔船,手里的刨子在木板上划过,留下整齐的木纹。不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挂着 “米字旗” 的铁甲舰缓缓驶过,舰身的火炮泛着冷光,像一头头蛰伏的巨兽,让平静的海面多了几分压迫感。
“爹,那些洋人船又来咱们海域晃悠了,就没人管管吗?” 陈守义放下刨子,望着远去的铁甲舰,语气里满是不甘。
父亲陈老海叹了口气,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管?怎么管?朝廷的水师连自家港口都守不住,去年厦门港被洋人占了,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咱们青溪镇能安稳到现在,已经是万幸了。”
陈守义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想起三个月前,邻村的王二叔驾船去深海捕鱼,回来时船毁人亡,只留下一块染血的渔网 —— 据侥幸逃生的渔民说,王二叔的船是被洋人的巡逻艇撞沉的,洋人不仅没有道歉,还对着落水的渔民开枪。从那时起,“反抗” 两个字,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这天傍晚,青溪镇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声。镇民们纷纷涌上街头,只见镇长领着几个浑身是伤的士兵,焦急地喊道:“乡亲们!洋人打过来了!他们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泉州城,正朝着青溪镇方向过来!大家快收拾东西,往山里逃啊!”
人群瞬间陷入混乱,哭喊声、咒骂声此起彼伏。陈守义的母亲拉着他的手,想要收拾东西逃走,却被陈守义一把甩开:“娘,我们不能逃!洋人占了泉州城,又要占青溪镇,我们逃到山里,他们还会追过来!我们得反抗!”
“反抗?就凭我们这些老百姓,怎么反抗洋人的洋枪洋炮?” 父亲皱着眉头,试图拉住陈守义。
“凭我们的渔船!凭我们手里的斧头!凭我们青溪镇人的骨气!” 陈守义的声音铿锵有力,“洋人也是爹娘生的,他们的洋枪洋炮也不是刀枪不入!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守住家园!”
陈守义的话,让混乱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镇里的猎户张大叔站了出来,他扛着一把猎枪,大声说道:“守义说得对!我们不能逃!我打了一辈子猎,枪法准得很,我愿意跟洋人拼了!”
“我也愿意!”“我也愿意!” 越来越多的镇民站了出来,有拿着锄头的农民,有握着菜刀的商贩,还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的脸上虽然满是恐惧,却带着一丝坚定 —— 那是为了守护家园,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
陈守义看着眼前的镇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镇长面前,说道:“镇长,我想带领大家反抗洋人。我们青溪镇靠着大海,熟悉海域的地形,我们可以用渔船当战船,在海上伏击洋人;我们还可以在镇上设置陷阱,利用巷战,消耗洋人的兵力。”
镇长看着陈守义年轻却坚定的脸庞,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从今天起,你就是青溪镇抗敌队的队长,我会全力支持你!”
接下来的三天里,陈守义带领着镇民们,开始积极备战。他将镇民们分成两队:一队由张大叔带领,负责在海上布置水雷 —— 他们用渔船装载着炸药,系上绳索,沉在洋人船队必经的海域;另一队由他自己带领,负责在镇上设置陷阱,他们将街道挖成壕沟,在巷子里堆满易燃的柴火,还把家家户户的大门拆下来,做成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