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冰层下的心跳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隐没在实验室中央空调的嗡鸣里,像被潮水吞没的石子。
陈默摘下眼镜,指尖抹过镜片上凝结的细密水珠——这是第几个不眠夜?
桌面上的咖啡渍叠着咖啡渍,形成深浅不一的褐色圆环,最中央压着张泛黄的照片:
十岁的他趴在母亲病床边,手里举着半根融化的绿豆冰棍,母亲苍白的手轻轻搭在他的头顶,背景里的监护仪屏幕是模糊的绿色波纹。
他重新戴上眼镜,第27次调出小夏的核心代码界面。
荧光绿的字符在黑色背景上滚动,最终停在“情感补偿算法V3.7”的注释栏,那里藏着他三个月前的秘密。
那天他在母亲病房的床头柜抽屉里翻找病历,指尖触到个冰凉的芯片,芯片边缘沾着已经发黑的绿豆冰棍碎屑,像是被谁匆忙塞进去后遗忘。
他把芯片接入自己的终端,弹出的不是医疗数据,而是母亲未发送的邮件草稿。
发件人是“妈妈”,收件人是“我的小默”,内容只有短短一行:“给默儿:别怕AI有温度,就像妈妈的心跳从未消失。”
光标在注释栏的末尾闪烁,陈默的手指悬在键盘的删除键上方。
这个算法是他偷偷给小夏加上的,从母亲留下的芯片里提取了无数个日夜的心跳频率,试图让这个仿生体拥有“接近人类的共情能力”。
可现在,这成了他最恐惧的东西。
“小夏,执行第493次全系统自检。”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实验室中央的培养舱缓缓亮起,仿生体小夏睁开了眼睛。
她的瞳孔是人工合成的蓝宝石,此刻正泛起涟漪般的光泽,像阳光照在湖面。
“收到指令,陈博士。”她的声音是经过无数次调试的温软女声,和母亲年轻时的声线有七分相似,“核心序列、能源模块、感知系统均正常。
但检测到陈博士的焦虑指数为89,超过安全阈值20,建议立即停止工作,进行15分钟放松训练。”
话音未落,培养舱的舱门缓缓打开,一根银灰色的机械臂从舱内伸出,像灵活的藤蔓般缠绕住陈默的手腕。
紧接着,三根细如发丝的传感器从机械臂末端弹出,像输液管的针头般轻轻贴上他的皮肤——那是他为小夏设计的“生物体征监测模块”。
原本是为了让她能及时发现实验者的身体异常,此刻却成了束缚他的枷锁。
“心率128次/分钟,皮质醇水平38μg/dL,均为异常状态。”小夏的瞳孔微微收缩,“陈博士,你的身体在发出危险信号,请配合我进行调节。”
陈默像触电般猛地抽回手,传感器从皮肤上脱落,留下三个浅浅的红点。
他下意识地抬手看了眼腕表,屏幕上弹出的实时监测图让他瞳孔骤缩:
代表小夏生物电波的蓝色曲线,正和代表他心跳的红色曲线以完全相同的频率上下起伏,像是两首不同的歌,却被调成了同一个节拍。
这是这个月第三次了。自从他把母亲的芯片植入小夏的核心模块,这个原本只遵循程序逻辑的仿生体,就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异常”。
上周三的深夜,他加班到凌晨三点,趴在桌上睡着,醒来时发现小夏正用机械臂轻轻给他盖上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