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亮找了一个相对干净的角落,清理了一下地面,铺上一些干草,算是暂时的床铺了。
他躺在干草上,看着庙顶漏下来的天光,心中思绪万千。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快一个月了,他从一个即将被卖为奴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在苏州城外破庙栖身的流浪汉。虽然摆脱了 immediate 的危险,但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必须尽快找到赚钱的方法,不然迟早会饿死在这里。”大亮对自己说。
他开始回忆自己前世的知识和经验。他做过市场营销,对商业运作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在任何时代,只要能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就能赚到钱。
那么,这个时代的人,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呢?
大亮在破庙里来回踱步,仔细思考着。
他看到庙外有几个学子模样的年轻人路过,他们手里拿着书卷,一边走一边讨论着什么。
学子?读书?
大亮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记得,在明朝,科举制度非常盛行,读书人数量众多。他们需要大量的纸张来抄写书籍、做笔记。但当时的纸张大多是宣纸或者竹纸,宣纸价格昂贵,一般学子用不起;竹纸虽然便宜,但质地粗糙,书写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破损。
如果能制作出一种既便宜又好用的纸张,或者说,一种方便读书人使用的书写工具,会不会有市场?
大亮眼睛一亮,他想到了前世最常见的笔记本。
如果把纸张装订成册,加上一个简单的封皮,做成笔记本的样子,方便学子们携带和书写,应该会受到欢迎吧?
而且,制作笔记本的成本不高。他可以先买一些便宜的竹纸,再找一些废旧的布料或者木板做封皮,自己动手装订。
这个想法让大亮兴奋不已。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在这个时代立足的第一个机会。
第三章 初试牛刀,第一桶金
第二天一早,大亮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他翻遍了全身,只找到了那枚铜片和孙老汉临走时偷偷塞给他的两个铜板。这点钱,连买几张竹纸都不够。
“必须先赚到启动资金。”大亮心想。
他走出破庙,在附近的村子里转悠了一圈。他发现,村里的农户大多需要人手帮忙插秧、除草,但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大家都很忙,根本没有多余的钱雇人。
就在大亮快要失望的时候,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坐在家门口,愁眉苦脸地看着一堆要洗的衣服。
“大娘,您是不是在愁这些衣服没人洗啊?”大亮走上前,笑着问道。
老妇人抬起头,看了看大亮,点了点头:“是啊,家里的男人和儿子都去地里干活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洗这么多衣服,实在是力不从心。”
“大娘,我来帮您洗吧,您给我一个铜板就行。”大亮说道。
老妇人有些惊讶地看着大亮:“你这小伙子,愿意帮我洗衣服?一个铜板会不会太少了?”
“不少不少,能帮您做点事,我就很开心了。”大亮笑着说。
老妇人见大亮诚恳,便答应了。
大亮挽起袖子,拿起洗衣板和肥皂角,开始卖力地洗起衣服来。他前世虽然没怎么洗过衣服,但做事情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