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镜像初现
跟踪陈建斌的决定,对沈静而言,并非出于冲动的报复,而更像是一个严谨的求证过程,是她为自己濒死的婚姻所做的最后诊断。
周六早晨,陈建斌一如往常地出门,方向却并非大学城。沈静拦了辆出租车,保持距离跟上。他的车最终停在城西一个以画廊和咖啡馆闻名的艺术街区附近,一家名为“晴空”的画廊门口。
沈静在街对面的“拾光”咖啡馆找了个靠窗的隐蔽位置坐下,点了一杯美式。一小时后,陈建斌的身影出现,他不是一个人。身旁那位年轻女子,让沈静的心先是猛地一沉,随即被一股更刺骨的寒意席卷全身。
那女子穿着一条烟粉色的改良旗袍,外搭米白色羊绒开衫,栗色微卷的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松松挽起,笑起来眼角微微上翘,侧头倾听的姿态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娇憨——活脱脱就是十年前的沈静从旧相册里走了出来!甚至连她手中拿着的、那本有着独特封面设计的诗集,也是沈静年轻时最爱的那一版。
女子名叫苏晴,是这家画廊的策展人。沈静很快从画廊橱窗的宣传册上确认了这一点。陈建斌看着苏晴的眼神,是沈静已经多年未见的那种专注、欣赏,带着一种沉溺于往昔追忆的迷醉。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宾利慕尚无声地滑到画廊门口。车窗降下,驾驶座上的男人看起来四十出头,穿着剪裁极佳的深灰色西装,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他的目光淡淡扫过正在交谈的陈建斌和苏晴,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既不像是丈夫来接妻子,也不像是撞破私情的愤怒,更像是一位观众,冷静地瞥了一眼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演员,随即升上车窗,车子悄无声息地驶离了街角。
沈静记住了那串特殊的车牌号,也记住了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顾伟,苏晴的丈夫,本地商界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的注视里,没有嫉妒,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洞悉一切的审视,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杯中的咖啡早已冷透,苦涩的味道弥漫在沈静的口中。她原本预想的撕心裂肺的痛楚,被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冰冷的恶心感取代。陈建斌,她的丈夫,不是在寻找一个新的伴侣,而是在可悲地追逐一个幻影,一个被精心打造、刻意复制的、停留在过去的她的幻影。而顾伟,那个看似被背叛的丈夫,似乎不仅洞悉这一切,甚至可能……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第三章:匿名邀约
接下来的日子,沈静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像一架精密运行的钟表。但在陈建斌看不见的角落,她悄然变成了一名嗅觉敏锐的侦探。她翻出尘封的旧相册,一页页对比苏晴社交媒体上的照片,那惊人的相似度让她心底发寒。她通过以前在出版社积累的人脉,小心翼翼地打探关于顾伟的信息:白手起家,生意涉足科技和金融,以手腕强硬、控制欲极强闻名,对艺术收藏颇有兴趣,这家“晴空”画廊便是他出资为苏晴开设的,某种程度上,苏晴也是他精心雕琢、用于展示的“藏品”之一。
她甚至基本摸清了陈建斌和苏晴约会的规律:通常是周六下午,在“晴空”画廊二楼那间不对外开放的私人休息室,或者偶尔会去城郊一家以私密性著称的温泉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