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北京的冬天来得早,11 月刚过,寒风就顺着地下室的通风口往里灌。林冉裹着两件毛衣,坐在折叠桌前,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放大一张模糊的户型图 —— 那是她在中间 APP 上刷到的老小区两居室,65 平米,南北通透,阳台有个半平米的小飘窗。
“又看房子呢?” 陈阳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热乎的肉包子,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快,“今天加班晚了,食堂没饭了,凑活吃点。”
林冉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馅的油香混着暖气的味道,让胃里暖了些。她把手机推到陈阳面前:“你看这个,首付大概要五十万,咱们现在攒了多少了?”
陈阳坐下,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旧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一笔收支:“上个月发了工资,扣完房租、水电、生活费,还剩 8600,加上之前的存款,一共 12 万 7。”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笔记本上 “老家房贷” 的字样,“我妈昨天打电话,说老家房子的贷款还剩三年,让咱们别太着急,实在不行她和我爸再凑点。”
林冉摇摇头,把包子皮掰成小块:“不用,咱们自己来。你看你这衬衫,袖口都起球了,还穿了两年,今年年终奖下来,先给你买件新的。”
陈阳笑了,把她的手攥在掌心:“我这衬衫挺好的,不碍事。等咱们攒够首付,搬进新家,你再给我买新的也不迟。到时候咱们在阳台装个书架,你那些书都能摆进去,冬天晒着太阳看书,多舒服。”
林冉看着他眼里的光,心里也亮堂起来。她想起三年前刚毕业来北京,两人挤在 10 平米的隔断间,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现在换成了 20 平米的地下室,虽然还是不见阳光,但至少能放下一张折叠床和一张桌子。她把手机里的户型图保存到相册,命名为 “咱们的家”,又在旁边备注:“2023 年之前,一定要住进去。”
那天晚上,林冉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新家的飘窗前,阳光落在书桌上,陈阳在厨房煮咖啡,香味飘满整个屋子。她笑着醒过来,发现陈阳正帮她掖被角,窗外的月光透过通风口,在地上洒下一小片银辉。
2019 年夏天,北京的雨下得频繁,地下室的墙面上渗着水珠,空气里满是潮湿的味道。林冉刚加完班回到家,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 “姑姑”。
她心里咯噔一下,姑姑很少给她打电话,上次通话还是去年春节,说表哥李伟在外地找了份 “好工作”,让她有空多跟表哥联系,互相照应。
“小冉啊,吃饭了没?” 姑姑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热情,背景里传来麻将牌碰撞的声音。
林冉坐在折叠椅上,把湿掉的帆布鞋放在门口:“刚到家,还没吃。姑姑,您找我有事吗?”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你,最近工作忙不忙?工资涨了没?” 姑姑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你表哥啊,最近在搞一个‘跨境电商’的项目,听说能赚大钱,就是前期需要点资金。你看你在北京工作,工资高,能不能先借他点钱?等项目赚钱了,立马还你。”
林冉皱起眉,表哥李伟她从小就了解,好吃懒做,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换了十几份工作,没一份干得长久。她犹豫着说:“姑姑,我现在还在攒买房的首付,手里没多少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