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轻就要敢闯”…… 我突然有了思路。既然没拿到沟通记录,不如从客户的公开动态里找方向!

我立刻打开 PPT,放弃了之前的 “科技风模板”,换成了更活泼的橙色系,还加了几个流行的 “手账风贴纸”;框架里没写枯燥的 “活动流程”,而是设计了 “Z 世代敢闯故事征集”—— 让用户分享自己的 “勇敢瞬间”,优秀作品能获得客户新品试用资格,还能在活动现场展示。

下午六点,同事们陆续下班,张磊路过我工位时,瞥了眼屏幕,嗤笑一声:“这种小学生风格的框架,客户怎么可能通过?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明天等着挨骂吧。”

我没理他,继续完善细节 —— 小周偷偷给我发了 “客户之前喜欢的互动形式”,还帮我找了几个类似的活动案例;隔壁部门的设计岗同事,听说我在做年轻向框架,主动发了几个免费的手账素材包。原来不用卡牌,也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凌晨一点,我终于把框架发给了客户对接群,附带了一句:【李姐,我从贵司官微和小红书里参考了年轻用户的偏好,设计了 “敢闯故事征集” 的框架,若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我随时修改】。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梦里都在担心 “客户会不会觉得框架太冒失”。

第二天早上九点五十,手机突然震动 —— 是客户李姐的回复:【林晓同学!你也太懂我们了吧!“敢闯故事” 正好戳中新品 “年轻无畏” 的定位,互动环节也比之前的方案更有新意!张磊,后续方案细节让林晓主导,你辅助配合,多跟她学学怎么抓用户需求】。

下面还附了个 “比心” 的表情包。

我盯着屏幕,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 这是我第一次没靠卡牌、没靠别人给资料,完全靠自己的观察和努力,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手机这时弹出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首次完全脱离卡牌,独立解决核心工作问题,触发能力任务:持续优化框架细节,确保活动落地效果超预期。任务成功:解锁新卡种 “客户的满意”;任务失败:无惩罚(系统鼓励宿主自主成长)】。

原来系统不是要 “惩罚我不用卡”,而是在引导我 “学会不用卡”。

张磊坐在对面,脸色铁青地盯着手机,半天没说出话 —— 客户都点名让我主导了,他再想甩锅,也没了借口。

小周偷偷给我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隔壁部门的设计同事也发来消息:“框架超棒!后续需要设计支持,随时找我!” 我突然明白:职场里最靠谱的 “卡牌”,从来不是手机里的系统,而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身边那些不期而遇的善意。

只是我没想到,张磊不会就这么认输。当天下午,他拿着一张 “活动预算表” 走进了王总的办公室,表格上 “超支 5 万” 的红色数字,像一根刺,扎向了我。

第三章:预算表下的 “虚报秘密”

王总把我叫进办公室时,张磊正站在旁边,手里的预算表摊在桌面上,“超支 5 万” 的红色数字格外刺眼。

“林晓,张磊说这次预算超支,是因为你设计的‘故事征集’互动环节,增加了奖品和场地布置费用?” 王总指着预算表上的 “互动环节支出 8 万”,语气带着疑问,“之前的方案预算才 3 万,怎么突然涨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