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沈砚舟站在“砚·ART”顶层露台,指尖摩挲着手机屏幕里的短信记录,晚风裹挟着暴雨将至的湿意,却远不及心底那阵彻骨的寒意 。两年前卢浮宫艺术展上,苏晚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站在他的《新生》系列前,眼波流转间,他以为捕捉到了一生的光,却没想这束光,最终烧得他遍体鳞伤 。
沈砚舟的人生,本是一部顺风顺水的成长史 。在南方小城温馨的家庭长大,父母是普通教师,却把最充足的爱与支持都给了他 。从小学到高中,他始终霸占年级第一的宝座,188cm的身高配上清隽挺拔的五官,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焦点 。更难得的是,他在艺术上的天赋如同与生俱来,十五岁画出的水彩画便拿下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金奖 。后来,他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罗德岛设计学院,用七年时间一路攻读完艺术设计博士学位,回国创办工作室时,不过二十五岁 。工作室初成立时,他曾为了拿下第一个国际订单,在出租屋里连续熬了四十天,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最终凭借对东方美学与现代艺术的独特融合,打动了甲方,也为工作室打响了第一枪 。
工作室成立的第三年,他带着最新设计的《共生》系列参展,在巴黎与苏晚相遇 。她是艺术展的策展助理,谈起艺术时眼里闪烁着光芒,对他的作品见解独到又深刻 。沈砚舟从未对谁如此心动,主动交换联系方式,两个月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苏晚总是温柔体贴,在他熬夜改设计稿时,会端来温着的热汤;在他谈合作受挫时,会轻声细语地安慰鼓励 。身边所有人都羡慕他,事业蒸蒸日上,爱情甜蜜美满,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那时他全然不知,苏晚每次送来的热汤里,都悄悄加了助眠的成分,只为让他尽快睡去,方便她翻看电脑里的设计文件 。
借着这股劲头,沈砚舟将工作室升级为“砚·ART”公司 。凭借精准敏锐的艺术嗅觉、顶尖的设计能力,以及出色的商业谈判技巧,他接连拿下几个国际大单 。在与意大利奢侈品品牌合作时,对方以降低设计费为由百般刁难,沈砚舟当场拿出三套备用方案,用实力证明价值,不仅守住了报价,还让对方追加了合作项目 。短短两年时间,“砚·ART”便一跃成为国内艺术设计领域的标杆企业,上市进程也顺利提上日程 。可就在上市前一周,网络上突然爆出重磅猛料——“砚·ART”承办的国际艺术展核心理念涉嫌抄袭,抄袭对象是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林浩宇 。
艺术界最忌讳的便是抄袭,消息一出,犹如平地惊雷 。合作方纷纷暂停合作,发来解约警告;投资人要求撤资,质疑公司前景;公司股价模拟数据暴跌,员工人心惶惶,离职申请堆积如山 。沈砚舟焦头烂额,一边通宵达旦整理历年设计手稿、创作记录,以证明清白,一边马不停蹄地安抚团队、对接合作方与投资人,连续三天加起来只睡了四个小时 。苏晚始终陪在他身边,红着眼眶柔声说“我相信你”,可这份看似坚定的信任,在他看到那条短信时,碎得彻底 。
那天苏晚洗澡时,手机落在客厅沙发上 。屏幕突然亮起,一条来自备注“浩宇”的短信弹出:“晚晚,沈砚舟那边还没垮?等他公司破产,我们拿到他的设计资源和客户渠道,你就能彻底摆脱他,我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 。”沈砚舟的心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鬼使神差地,他拿起了手机,尝试用自己的生日解锁——屏幕亮了,他的生日,竟是苏晚的手机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