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顾昀比我想象中要高大,穿着一身红色喜服,却依然掩不住那股军中带出来的凌厉之气。他看着我,眼神里没有新郎官该有的喜悦,只有审视。

「听说,你很会算账?」他问了一个和新婚之夜格格不入的问题。

「略懂一些。」我平静地回答。

他嘴角似乎勾了一下:「从明天起,府里的中馈就交给你了。我母亲年纪大了,需要静养。」

这是下马威,也是试探。新妇进门第二天就管家,管好了是本分,管不好就是天大的笑话。

「好。」我点点头,没有推辞。

他似乎对我如此直接的反应有些意外,随即开门见山:「我们之间,是圣上赐婚,身不由己。我常年在军营,你我之间,相敬如宾即可。」

这番话,正合我意。

「将军的话,我明白了。」我同样直接地提出了我的三个条件:绝对的管家权,嫁妆的独立经营权,以及在顾家需要时提供合理财务支持的承诺。

他听完,眼神从审视变成了玩味,最后笑了:「你倒是有趣。不像个商人女儿,倒像个要来和我谈条件的生意伙伴。」

「我们的婚姻,本质上就是一桩生意,不是吗?」

「你说的没错。」他点头应下,「好,我答应你。只要你能把这尚书府管得井井有条。」

这天晚上,他睡在了书房。我一点也不意外,卸下钗环,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第二天敬茶,婆婆便将一摞烂账交给了我。我花了三天时间,将账目理清,召集所有管事,当着顾昀的面,快刀斩乱麻地立下了新规矩。我本以为他只是来看个热闹,没想到在我处置完想狡辩的王管事后,他放下茶杯,只用一句「都听少夫人的」,就彻底镇住了场面,为我立了威。

我知道,这第一关,我算是过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把尚书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府里的风气焕然一新。我和顾昀,则恪守着约定,他大多数时候宿在军营或书房,我们只在饭桌上见面,对话永远围绕着家常琐事,像两个定期汇报工作的合伙人。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一个月,他留在府里的时间渐渐多了些。有时他从军营回来,会直接到书房处理公务。

这天晚上,我核对完府里的账目,路过书房,见里面灯还亮着,便让丫鬟炖了一盅安神的汤送过去。我没进去,只是在门口交代了一句。

可没过一会儿,他的亲兵就过来请我:「少夫人,将军请您去一趟书房。」

我走进书房,只见他眉头紧锁,正对着一堆军中调度的文书发愁。桌上的汤,动都没动。

「有什么事吗?」我问。

他指了指桌上的一份关于粮草器械的采买和运输记录,有些烦躁地说:「这份账目对不上。负责的军需官算了好几遍,总有出入,但又查不出问题在哪。」

我走过去,拿起那份记录看了一眼。军中的记账方式很粗犷,只记大项,不记细则,而且很多条目混杂在一起,看起来确实一团乱。

我几乎是本能地开口:「你这种记法肯定算不清。采买是采买,入库是入库,运输途中的耗损是耗损。这三笔账要分开算,然后再汇总。你看这里,三十车粮草,从京城运到通州,报上来的耗损是两车。可现在是秋天,天气干燥,路况又好,正常耗损半车顶天了。多出来的一车半,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