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海迷途
2023年初夏的海宁市,光伏产业园区的晨光总裹着一层灼人的热浪。早上八点二十八分,张明骑着那辆刹车有点失灵的电动车冲进芯能科技的大门,车筐里的豆浆晃出半杯,溅在灰色工装裤上,晕开一小片奶白色的印子。他攥着工牌往打卡机跑,塑料卡套在胸前晃荡,像极了他悬在半空的人生——28岁,生产线第三组操作员,负债12万,曾经想考的电气工程研究生,早在母亲查出糖尿病肾病那年,就跟着医院的缴费单一起碎了。
“明哥,又踩点啊?”门卫老王笑着递给他一张纸巾,“刚看见你妈在门口张望,说给你带了煮鸡蛋,我让她在传达室等会儿。”张明心里一紧,慌忙擦了擦裤子上的豆浆印,快步往传达室走。母亲坐在长椅上,怀里揣着个保温袋,头发又白了些,看见他就往他手里塞鸡蛋:“昨晚听你说食堂的鸡蛋不新鲜,我早上五点起来煮的,你赶紧吃。”张明捏着温热的鸡蛋,喉结动了动,想说“妈你别跑了”,却又想起昨晚催款短信里的话——“再不还款,将联系您的家属及工作单位”,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更衣室里,同事小李正对着手机叹气,看见张明进来,凑过来压低声音:“明哥,你昨晚是不是又熬夜刷网贷了?我凌晨两点刷到你朋友圈,又秒删了,是不是又没借到钱?”张明手一顿,正在套工装袖子的动作停了下来,他迅速锁屏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XX贷”的借款页面,上面写着“您的综合年化利率36%,可借额度5000元”。他干笑两声,把手机塞进衣柜最里面:“别瞎说,看行业新闻呢,最近光伏组件价格又跌了,怕影响奖金。”小李撇撇嘴,没再追问,只是从口袋里掏出半包烟,递给他一根:“实在不行就跟家里说,总比被催收的找上门强。”张明接过烟,却没点燃,捏在手里揉皱了——他怎么敢说?母亲每个月透析要花四千多,父亲去世得早,家里早就没了积蓄,上次母亲问他“是不是遇到难处了”,他还笑着说“公司要涨工资了”。
流水线的轰鸣声准时在八点五十分响起,张明站在第三工位,面前是源源不断的单晶硅板,在日光灯下泛着冰冷的蓝光。他的任务是检查硅片的隐裂情况,手里的检测仪要紧贴着硅片边缘,稍微偏一点就会漏检。前几天他因为熬夜看网贷,注意力不集中,漏检了三块有隐裂的硅片,被主管骂了一顿,还扣了两百块绩效。“张明,认真点!再出错这个月绩效别想要了!”组长在对面喊,张明赶紧挺直腰板,把注意力重新放回检测仪上。检测仪的蜂鸣声里,他想起半年前第一次借网贷的场景——母亲突然晕倒,医院说要交五万块押金,他翻遍了所有银行卡,只有八千块,情急之下在手机上下载了第一个网贷APP,借了四万二,分12期,每期还四千五。那时候他以为,只要再熬几个月,等绩效奖金发下来就能还上,可没成想,组件价格下跌,公司奖金砍了一半,他只能拆东墙补西,不知不觉就借了七个平台,欠款滚到了12万。
午休时,张明躲在仓库最里面的角落,这里没有监控,只有堆得高高的纸箱,能挡住别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