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西安地铁施工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谁挖出古墓,全队放假,工资照发。
于是工友们纷纷研读《风水秘术》,夜观天象昼探龙脉。
新来的实习生小王不信邪,非用洛阳铲在秦始皇陵旁边打了个洞。
第二天,整个工地被考古队接管,队长拍着小王的肩说:
“小伙子,你这一铲子,把我们半年KPI都提前完成了。”
更离谱的是,墓里出土的竹简上竟写着:
“后世地铁施工队,此处禁挖,寡人已迁都至三号线交汇处。”
---
西安城的太阳,毒得跟下火似的,下午三点,正是能把人沥青路面烤出波浪纹的时候。地铁八号线的三号施工段,深基坑底下,却难得有片阴凉。不过,这阴凉里透着的不是舒爽,是种黏糊糊、沉甸甸的凉气,混着泥土的腥味儿和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陈旧气息。
老师傅老张,叼着根没点燃的烟,眯缝着眼,蹲在坑壁旁,手指头有一下没一下地捻着脚下翻上来的土。那土色,明显跟周围的黄土疙瘩不一样,带着点青黑,还夹杂着几片碎得认不出原样的陶片。“啧,”他咂咂嘴,吐掉烟屁股,“这土色,这气味儿,起码是个汉代的灶房。”
旁边的安全员李胖子,本来靠着支撑柱打盹,一听“汉代”俩字,鼾声立马停了,小眼睛瞪得溜圆:“老张,确定不?灶房好哇!锅碗瓢盆的不算大墓,不用全面停工,但至少能报上去,让文物局那帮秀才下来瞅两眼,咱怎么着也能混个一两天带薪假!”
他这一嗓子,把旁边几个正摆弄仪器的年轻工友也吸引过来了。个个脸上都放出光来,仿佛老张捻的不是土,是金疙瘩。
“张叔,您再给细看看,是西汉还是东汉?要是东汉晚期的,说不定还能蹭上个重大发现呢!”一个胳膊上纹着模糊青龙的小年轻凑过来。
老张矜持地清了清嗓子,捡起一块陶片,对着坑口透下来的光看了看:“嗯,看这火候,这纹路……大概率是西汉中的。唉,没啥油水,就是个普通老百姓的灶坑。”他语气里带着点遗憾,但眼角眉梢却藏不住得意。
这是西安地铁施工队里心照不宣的秘密规则:谁要是有本事“定位”出个古墓,哪怕就是个土坑、几片碎陶,只要得到文物局的初步确认,整个施工段就能名正言顺地停下来等勘探。这停工期间,工友们工资照发,算是变相的带薪休假。至于这“定位”的本事是祖传的、自学的,还是纯粹蒙的,没人深究。久而久之,工棚里《易经》《风水秘术》成了抢手货,晚上收工后,不少人端着罗盘对着星空比划,或者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研究哪块地脉“有龙气”,哪片土层“带阴煞”。上面领导对这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在西安这地方修地铁,撞上祖宗的概率比撞上车还高,工人积极性调动起来,总比硬着头皮蛮干、真挖出个惊天动地的大宝贝然后全线瘫痪强。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带着刚出校门特有的清脆和莽撞:“张师傅,李哥,咱们不是有地质雷达吗?为啥还要靠看土色猜啊?这多不科学。”
众人回头,看见实习生小王端着个平板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正是这段基坑的地质扫描图。小王是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分到工地上实习,满脑子都是数据、断层、岩层走向。他对工友们这种“迷信”行为,向来是嗤之以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