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正是!”张生终于找到话题,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在下准备去汴梁参加科举,希望能考取功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姑娘呢?姑娘独自一人来江边,也是要去汴梁?”

提到去处,双双的眼神暗了暗,轻轻叹了口气:“我……我是去寻亲的。家父前些年去了汴梁谋生,许久没有消息,我放心不下,便想着去看看。”

张生听她这么说,心里顿时生出几分怜惜。

他知道女子独自出门有多不易,更何况是去遥远的汴梁寻亲,前路未卜。

他连忙说道:“姑娘独自一人赶路,实在危险。若是姑娘不嫌弃,不如与在下同行?在下身边还有个仆人,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双双没想到他会提出同行,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着张生真诚的眼神,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这……会不会太麻烦公子了?”

“不麻烦!一点也不麻烦!”张生连忙摆手,生怕她拒绝,“路上多个人,也能多些照应。再说,姑娘若是遇到什么难处,在下也能搭把手。”

一旁的阿梁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见自家少爷这么积极,连忙帮腔:“是啊姑娘,我们家少爷可是个好人!学问也好,路上还能给您讲讲书解闷呢!您就跟我们一起走吧,路上有小的在,保证安全!”

双双看着张生和阿梁真诚的模样,心里的顾虑渐渐消散。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笑容:“那……就多谢公子和阿梁小哥了。”

“太好了!”张生见她答应,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连忙说道,“我们已经订好了江边的客栈,姑娘若是不介意,今日便先在客栈歇下,明日一早我们一起坐船去汴梁。”

双双点头应下,跟着张生和阿梁往客栈走去。

路上,张生话多了起来,一会儿跟她说起自己读过的书,一会儿又问她家乡的事。

双双也渐渐放开了,偶尔会插几句话,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格外投机,连江面上的风似乎都变得温柔了许多。

到了客栈,阿梁去安排房间,张生则陪着双双在大堂坐下。

他叫了一壶茶,给双双倒了一杯,轻声问道:“姑娘路上走了多久了?可有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

双双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小声说道:“我走了快一个月了,路上倒也没遇到什么大麻烦,就是有时候会想家。我娘身体不好,我出来的时候,她还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只是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提到母亲,张生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眼神柔和了许多:“姑娘放心,等找到伯父,安顿下来,就给家里捎个信,让伯母放心。我出来的时候,我娘也是万般不舍,还特意给我缝了件棉衣,怕我路上冷。”

“公子的母亲一定是个很慈爱的人。”双双笑着说道。

“是啊,我娘性子温和,从小到大,从未对我发过脾气。”张生说着,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只可惜我父亲前些日子走了,不然他肯定也会支持我去汴梁赶考的。我父亲也是个读书人,他总说,‘士不可不弘毅’,还说希望我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提到父亲的离世,张生的声音低沉了几分,眼神里满是悲伤。双双见状,连忙安慰道:“公子节哀,张老爷在天之灵,肯定会保佑公子金榜题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