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初步线索都迅速指向了胡希浓。林涛立即部署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深入勘查现场,寻找更多物证;另一路立刻围绕胡希浓的社会关系、近期行踪展开调查,并联系苏州警方协助。
苏州方面的反馈很快传来。发廊所在地的派出所民警询问了隔壁店铺的老板,对方证实,就在1月10日下午,胡希浓和叶金翠在发廊内发生过非常激烈的争吵,声音大到隔壁都能听见,似乎涉及到“钱”和“信任”问题。争吵后,胡希浓怒气冲冲地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包离开了。叶金翠发现后,情绪激动,于11日凌晨独自包了一辆黑车,连夜赶回瑞安。
动机(感情与经济纠纷)、时间点(前后脚回瑞安)、地点(胡希浓熟悉东安村环境),几乎完美吻合。一张缉捕胡希浓的通缉令迅速签发,照片和信息被下发到各个派出所和巡逻单位。林涛调动大量警力,在胡希浓可能藏身或出现的地点进行严密布控,尤其是他在莘塍镇七坦村的亲戚家和可能落脚的朋友处。
3 中断的线索与沉重的疑问
追捕行动展开得异常迅速,然而,进展却顺利得让人隐隐感到不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推动着一切,急于让真相浮出水面,却又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当天下午四点左右,雨势稍歇,但天色依旧阴沉。莘塍镇七坦村的一位村民,老李头,牵着牛从村外那片荒弃已久的稻田边经过。老水牛突然不安地喷着响鼻,不肯往前走。老李头骂骂咧咧地拽着缰绳,目光随意一扫,却看到田埂下的枯草丛中,似乎躺着一个人。他好奇地走近几步,看清那人的姿势和脸色后,吓得魂飞魄散,连牛都顾不上,连滚爬爬地跑回村里报警。
林涛带着刑警和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时,夕阳正挣扎着从厚重的云层缝隙里投下最后几缕惨淡的、毫无暖意的光芒。胡希浓仰面躺在枯黄倒伏的稻梗和泥泞之中,脸色呈现出一种可怕的青紫色,口鼻周围残留着白色的呕吐物痕迹,双眼圆睁,瞳孔散大,凝固着死前的痛苦与狰狞。一个空的“百草枯”农药瓶滚落在他手边。经过初步辨认,确认死者正是被通缉的胡希浓。
在尸体不远处,发现了一个黑色的、沾满泥浆的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叶金翠的银行存折、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现金(约五千元),以及那张被从中撕成两半的、属于他们二人合伙的发廊营业执照。
现场勘查结论很快出来:无明显搏斗痕迹,尸体周围只有胡希浓一人的新鲜脚印。农药瓶上提取到的指纹也与胡希浓吻合。一切迹象都指向“凶手杀人后,迫于警方侦查压力,畏罪自杀”。
消息传回局里,大部分同事都松了一口气。案件似乎可以就此划上句号:感情纠纷引发激烈冲突,男方冲动杀人后潜逃,在走投无路和心理崩溃下选择自我了断。证据链清晰,逻辑通顺,可以准备结案报告了。
但林涛站在七坦村这片荒凉、泥泞的田野里,迎着傍晚凛冽的寒风,心头的疑云却愈发浓重。他环顾四周,这片田地距离公路有一段距离,位置偏僻,胡希浓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远远望去,东安村的方向在暮色中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两个地点之间,隔着村庄、田地和几条乡间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