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事后他去找王中介,对方早已没了踪影,打手机提示是空号。去派出所报案,民警说这属于经济纠纷,没法立案。李建国这才知道,所谓的“中介”就是骗子,专门盯着他们这种急于中标的小企业。这次不仅没拿到项目,还赔了十万块中介费,公司差点揭不开锅。

年底,他终于靠一个朋友的关系,中标了一个村级活动中心项目。签合同时,甲方要求“中标价下浮8%”,否则就废标。李建国算了算,下浮后利润只剩三万多,但为了保住资质需要的业绩,还是签了字。这次他学乖了,找了个律师审核合同,把付款节点一条一条写得清清楚楚。

4 施工队:管不好的“自己人”

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开工后,李建国把劳务分包给了同村的表哥。他觉得“自己人靠谱”,没签详细的劳务合同,只是口头约定了单价和工期。刚开始一切顺利,可没过半个月,表哥就来找他:“建国,工人嫌工资低,要罢工。”

李建国愣住了,当初谈好的工资比市场价还高五十块。跑去工地一问才知道,表哥把工人工资压了两百块,中间的差价全进了自己腰包。“都是亲戚,你怎么能干这事?”李建国气得发抖。表哥却耍起了无赖:“要么涨工资,要么我带着工人走。”

当时项目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换施工队要延误工期,还要付违约金。李建国没办法,只能自己掏腰包补了工资差额。可这事还没完,表哥觉得他好欺负,又开始在材料上动手脚,把国标钢筋换成了非标,被监理发现后要求全部返工。

返工那天,李建国把表哥叫到工地,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你走吧,工资我一分不少给你,但咱们亲戚没法做了。”表哥骂骂咧咧地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李建国只能亲自带队返工,整整熬了一个星期,瘦了十二斤。

这件事之后,李建国定下规矩:不管是不是熟人,必须签正规劳务合同,明确工资标准、工程量核算方式和违约责任。他还专门雇了个劳务管理员,每天记录工人出勤和施工量,每周公示一次,避免再出猫腻。

可麻烦还是找上门。2017年夏天,他承接的小区外墙保温工程,劳务队负责人突然卷着工人工资跑了。三十多个工人堵在项目部门口讨薪,举着“还我血汗钱”的牌子。李建国赶紧去派出所报案,民警查了才知道,这个负责人用的是假身份证,根本找不到人。

“李老板,我们不管那么多,谁雇的我们找谁要钱!”工人情绪激动,差点动手。李建国没办法,只能先垫付了四十六万工资。后来他才了解到,这个劳务队是挂靠在一家公司名下的“幽灵队伍”,专门骗总包单位的工程款。这次事件让他吸取了教训:找劳务队必须核查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和负责人身份,还要交履约保证金。

有一次,一个工人在施工时没系安全带,从二楼摔了下来,摔断了腿。李建国赶紧送他去医院,垫付了三万块医药费。可工人家属还不依不饶,要求赔偿二十万。他拿出劳务合同,上面写着“工人必须遵守安全规程,违规操作责任自负”,可家属根本不认,天天堵在工地门口。最后还是通过住建局调解,赔了八万才了事。这件事之后,他每天早上都组织安全培训,给每个工人买齐保险,再也不敢有丝毫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