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也许,母亲是对的。等待,或许本身就是一场看不到彼岸的航行。陈远航的名字,连同那些泛黄的信笺,开始被她刻意地封存在记忆的角落。她不再去港口,开始尝试接受家人安排的相亲。

对方姓李,是工厂里的一名技术员,为人老实本分,话不多,但眼神温和。他听说过林晚的一些事,并不追问,只是默默地对她好,天冷了会给她带暖水袋,下雨了会提前给她送伞。

林晚知道自己并不爱他,至少不是当年对陈远航那种炽热而纯粹的爱。但生活需要继续,父母需要安心。她像一艘疲惫的小船,需要一处平静的港湾停靠,哪怕这港湾缺乏惊心动魄的风景。

一年后,她嫁给了李技术员。婚礼很简单,她穿着簇新的红衣服,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但眼底深处,却有一片谁也触及不到的荒凉。

搬离娘家前夜,她最后一次打开那个珍藏的木匣,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信件和那条依旧鲜艳如火的围巾。她的手指轻轻拂过围巾的表面,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滴在羊毛上,留下深色的印记。她没有擦拭,只是仔细地、郑重地将木匣合上,用一把小锁锁好,然后把它塞进了陪嫁的樟木箱最底层。

那抹鲜红,连同那个名字,那个承诺,那个离别的港口,都被她一同封存了起来。如同一个古老的、属于另一个人的秘密,被她带进了看似平静的新生活里。

表面上看,林晚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她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后来,又成了一个好母亲。日子像流水一样平淡地向前,港口、远航、红围巾,都成了轻易不敢触碰的往事。

只有她自己知道,在某些毫无预兆的瞬间——比如看到天边类似的船影,听到一声遥远的汽笛,甚至是看到一抹相似的红色——心底那根沉寂的弦,仍会被轻轻拨动,带来一阵绵长而隐秘的疼痛。

等待,看似结束了。但那块投入心海的石头,激起的涟漪,却从未真正平息。它沉在了最深的地方,等待着某个时刻,被再次搅动。

3.尘封的信笺

时光荏苒,距离一九八五年那个离别的冬日,已经过去了近四十个春秋。

曾经的港口城市早已面目全非。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大厦取代了记忆中的低矮楼房,喧嚣的码头作业区变成了规划整齐的滨海旅游观光带,只有偶尔几声从远处新货运港传来的、被距离模糊了的汽笛,还能隐约勾起一些属于过去的回响。

林晚坐在阳台上,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她老了,眼角布满了细密的皱纹,那是岁月和过往共同镌刻下的痕迹。丈夫老李在前年因病去世,孩子们各自成家,如今这间老房子里,大多时候只有她一个人,以及满屋子的寂静。

生活平静得像一潭深水,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早已沉入水底,被一层又一层的日常尘埃所覆盖。她习惯了这种宁静,甚至有些享受。只是偶尔,在整理旧物,或者看到窗外有年轻情侣并肩走过时,眼神会有一瞬间的飘忽,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很远的地方。

“奶奶,我回来啦!”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宁静,孙女小悦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她今年大四,学历史,浑身洋溢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朝气和探索欲。她继承了林晚年轻时的清秀眉眼,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林晚从未有过的张扬和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