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满座宾客的目光针尖似的刺来。我分明记得,这衣裳是前日萧曜命人送来的。

"不懂规矩可以慢慢教。"萧曜漫不经心地转动酒杯,"总比那些仗着娘家势大,就目中无人的强。"

这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我脸上。席间响起窃窃私语,我听见"寒门""攀附"的字眼,像毒蛇般钻进耳朵。

方珞又为他布了一筷鲥鱼:"爷尝尝这个。说起来,姐姐家乡临近淮水,应该最懂烹鱼之道才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自幼长在京城,何曾去过淮水?这分明是暗讽我出身微寒。

"妾身..."我刚开口,萧曜却突然打断:"听闻夫人家传的玉佩颇有来历,今日何不取出来让诸位鉴赏?"

我下意识按住袖口。母亲临终前的叮嘱言犹在耳:"这玉佩关乎宋家命脉,万不可示人。"

方珞见状轻笑:"姐姐这是舍不得了?莫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物件?"

满堂哄笑声中,我瞥见萧曜与方珞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原来这场寿宴,本就是为我设的局。

"少夫人这玉佩..."一位年长的宾客突然眯起眼睛,"老朽似乎在哪里见过。"

萧曜执杯的手微微一顿。我趁机起身:"妾身有些不胜酒力,先行告退。"

走出花厅时,我听见方珞娇滴滴的声音:"爷莫怪姐姐失礼,毕竟小门小户出来的,难免上不得台面..."

廊下的风很冷,我扶着朱漆柱子站稳,却听见假山后两个丫鬟的闲谈:"...方姑娘昨夜又在世子书房待到三更呢。"

"可不是,今早我还看见世子亲自为她簪花..."

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原来这侯府的富贵荣华,不过是金丝笼里铺着的碎玻璃,每走一步都要鲜血淋漓。

03

寿宴后的第三日,我坐在内院正厅,看着面前跪了一地的人。

“少夫人明鉴,这膳单确实是按旧例拟的。”管厨房的婆子捧着单子,眼皮耷拉着,“方姑娘惯用的血燕,世子爷特意吩咐要日日备着。”

我接过单子扫了一眼:“我的份例里为何少了银耳?”

“库房说近日银耳短缺,先紧着各房主子用。”婆子抬眼瞥我,“少夫人若想用,不妨去问问方姑娘,她那儿兴许有富余。”

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我看向垂手侍立的丫鬟:“前日的账簿可送来了?”

“回少夫人,账房先生说...说方姑娘已经看过了。”丫鬟的声音越来越低,“世子爷吩咐过,府中开支都由方姑娘经手。”

我缓缓起身,环视着这群低眉顺眼的下人。这就是母亲拼尽性命为我谋来的婚事——一个连下人都不放在眼里的正室之位。

“既然事事都要问过方姑娘...”我故意拔高声音,“那明日进宫谢恩,是不是也要请她代我去?”

众人脸色骤变。那婆子慌忙磕头:“少夫人言重了,皇室赐婚的体面,岂是...”

“原来你们还知道这是皇室赐婚。”我冷笑一声,袖中的玉佩硌得生疼。

“够了。”

萧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负手立在廊下,目光冷得像腊月的冰。

“嫁入侯门,便是侯门人。”他一步步走近,扫了眼跪地的下人,“皇室赐婚是体面,但不是你摆架子的理由。”

我攥紧衣袖:“世子爷的意思是,我连过问膳单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