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两个字,她咬得稍重。林辰猛地抬头,撞上沈静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探究,没有好奇,只有一种深切的理解和……共情?难道她知道了什么?不可能!这太荒谬了!
一股强烈的倾诉欲几乎要冲口而出。他想告诉她这该死的循环,想告诉她每次醒来时的绝望,想告诉她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美的痛苦。他想问问他,如果一个人被困在了同一天,该怎么出去?
但他死死地咬住了嘴唇。理智告诉他,这太危险了。说出来,最好的结果是被当成精神病患,最坏的结果……他不敢想。循环已经是他的囚笼,他不能再给自己套上另一副枷锁。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沈老师,您想多了。我只是……比较习惯一个人待着。”他放下几乎没动过的茶杯,站起身,“谢谢您的茶,如果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上课了。”
沈静没有阻拦,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复杂。在他拉开门的那一刻,她轻声说了一句,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专门说给他听:
“林辰,有时候,我们拼命想逃离的,也许正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出口或许不在远方,而在你一直忽略的脚下。”
那句话像一颗种子,轻轻落在了林辰冰封的心湖上,激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他逃也似的离开了心理辅导室,走廊里喧闹的人声让他感到一阵眩晕。沈静的话,像一面模糊的镜子,让他窥见了自己内心一直不愿承认的混乱与迷茫。他第一次开始隐约怀疑,打破循环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那个冰冷的、完美的分数。
四
新一轮循环。林辰醒来,沈静的话语还在耳边隐隐回响,但他强迫自己将其压入心底。当前最重要的,依旧是那个目标。他梳理着“经验”,列出了几个在以往循环中可能导致失分的潜在风险点,其中最大的一个,与陈启有关。
在大概第七次循环时,陈启的父亲进行了一项风险投资,结果血本无归,家庭陷入不小的经济困境和持续的低气压。那段时间,陈启情绪极其低落,甚至在高考前夜还与父亲发生了激烈争吵,严重影响了考试状态,最终成绩很不理想。虽然陈启的分数并不直接影响林辰,但那种压抑的氛围、好友的消沉,像一片无形的阴云,也笼罩在了林辰心头,让他在考试时难以完全集中精神。
“必须阻止这件事发生。”林辰下定决心。这次,他要主动出击,利用“经验”为完美高考扫清最后一个主要障碍。这不再是被动地避免干扰,而是主动地改变事件的走向。他感到一种混合着紧张和些许兴奋的情绪,仿佛一个即将改变剧情走向的幕后导演。
机会很快来临。一个周末的傍晚,他“偶遇”了在小区散步的陈启父亲。陈父是个爽朗的中年人,见到儿子成绩优异的好友,很是热情。
“陈叔叔,”林辰状似无意地提起,“我前几天听我爸妈聊天,说到一种叫‘××理财’的项目,好像风险挺高的,好多人都亏了。”他报出了那个在循环中导致陈父失败的投资项目名字。
陈父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哟,小林还关心这个?放心,叔叔有数,就是了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