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目击者吗?”我问李伟。

“正在排查。附近没有监控,这是个老问题了。”李伟显得有些烦躁,“唯一的希望是,凶手在绘制那个符号时,可能会留下点什么。”

我再次看向死者脸上的符号,那螺旋状的瞳孔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一起谋杀,更像是一个……宣告。

调查日志 - 第一天

上午:走访林文博公司。同事反映,林文博最近确实因为一个市中心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和承包商闹得很不愉快,承包商老板张强曾在公开场合威胁过他。此外,林文博私生活不检点,和公司一个年轻女同事关系暧昧,他老婆似乎也知道了,正在闹离婚。

林文博的妻子刘女士情绪激动,坚称自己昨晚在家,有邻居可以作证。她说林文博欠赌债的事情是真的,前几天还有追债的上门。她对那个符号表示完全不知情,也没见过林文博和什么“奇怪的人”来往。

下午:询问承包商张强。张强承认和林文博有矛盾,但坚决否认杀人,声称昨晚在和客户喝酒,有不在场证明(已核实,酒吧监控可以部分佐证,但中间有一个小时左右的空白期)。他对林文博的死表示“震惊”,但眼神有些闪烁。

调查林文博的赌债情况。债主是一个外号叫“刀疤强”的社会闲散人员。找到刀疤强时,他正在牌桌上,得知林文博死讯,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镇定。他承认自己催过债,也威胁过,但杀人他不敢。昨晚他说自己和兄弟们在“老地方”打牌,有十几个人可以作证(但都是他自己人,证词效力存疑)。

傍晚

证物科传来消息:死者嘴里的纸片,经过技术处理,还原出部分字迹。是打印体,内容是:“……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第一声回响,献给迷途的羔羊……”额头符号的颜料化验结果出来了:成分复杂,含有氧化铁(也就是铁锈)、某种植物汁液、还有极少量的……脑组织碎屑?!不是死者的,DNA初步比对不符。这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陈默的分析笔记 1

动机: 仇杀?情杀?财杀?还是……某种宗教仪式或心理变态?从现场的仪式感(捆绑方式、额头符号、塞在嘴里的纸条)来看,仇杀和情杀的可能性似乎降低了,或者说,凶手即使有私人恩怨,也更倾向于用一种“审判”或“献祭”的方式来执行。财杀的可能性也不大,死者身上的钱包不见了,但手机还在口袋里(已关机),这不符合一般抢劫杀人的逻辑。

2. **符号与纸条:** “螺旋眼睛”符号,“凝视深渊”,“回响”,“迷途的羔羊”。这些元素指向某种特定的信仰、组织,或者是凶手个人的某种执念。“深渊”这个词反复出现,值得注意。脑组织碎屑……是某种警告?还是凶手的“战利品”?或者与符号的“力量”有关?

3. **凶手特征侧写(初步):**

* 有一定文化程度,可能对哲学、文学(尼采?“凝视深渊”出自尼采的《善恶的彼岸》)或神秘学有兴趣。

* 心思缜密,冷静,有耐心(绘制符号、打结)。

* 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选择无监控区域作案,现场处理相对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