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有航海或户外活动经验(双套结)。
* 可能有一定的解剖学或医学知识(脑组织碎屑的来源?)。
这个案子,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个符号,像一只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在嘲笑我们的无知。我有种预感,这仅仅是个开始。
案件编号:001 - 迷雾中的线索
日期:2023年10月18日 晴
地点:市局刑侦支队办公室,林文博家,某地下赌场
尸检报告详细结果出来了:
死因确认为机械性窒息,颈部扼痕并非直接致死原因,真正的窒息原因是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一种干燥的、类似海藻或苔藓的植物纤维。凶手是将这种纤维强行塞入死者鼻腔和口腔深处,导致窒息。手法极其残忍且隐蔽。
* 手腕和脚踝处的捆绑导致皮下出血,说明死者生前曾有过挣扎。
* 额头符号颜料中的脑组织碎屑,DNA比对失败,数据库中没有匹配项。
* 死者胃内容物显示,晚餐吃了海鲜和红酒,死亡前2小时内进食。
* 体内检测到少量镇静药物成分(氯硝西泮),但剂量不足以致命,可能是为了控制死者。
“氯硝西泮?”李伟看着报告,“这东西俗称‘安定’,但属于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不容易弄到。”
“林文博有失眠症吗?”我问。
“问过他老婆和同事,都说没听说过。”李伟摇头,“那就是凶手给他下的药。”
这说明,凶手可能是在死者晚餐时或者晚餐后不久接触了他,并在饮料或食物中下了药。然后将失去反抗能力的林文博带到河滨公园,实施杀害,并进行了那些“仪式”。
“昨晚和林文博一起吃晚餐的人是谁?”这是关键。
我们再次找到了林文博的妻子刘女士。这一次,她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当被问及林文博昨晚的行踪时,她犹豫了一下。
“他……他说公司有应酬,和甲方吃饭。”
“哪个甲方?在哪里吃的?”
“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甲方,他没说。就说是在‘蓝海轩’海鲜酒楼。”
我们立刻联系了“蓝海轩”海鲜酒楼。根据林文博的车牌号和大致时间,调取了停车场和大堂的监控。监控显示,林文博昨晚7点15分独自驾车来到“蓝海轩”,将车停好后进入酒楼。但他并没有进入任何包间,而是在大堂角落的一个卡座坐下,点了几个菜和一瓶红酒,独自用餐。
监控中,林文博用餐期间,曾有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戴着口罩和墨镜的人走到他桌旁,似乎和他说了几句话。由于角度问题,看不清那人的脸。林文博显得有些惊讶和不耐烦,但最终还是让那人坐下了。两人大约交谈了15分钟,之后黑衣人先行离开,林文博独自又坐了大约半小时,才结账离开,时间是晚上8点40分。
“这个人!”李伟指着监控里的黑衣人,“肯定有问题!查!给我查这个人的行踪!”
然而,监控只拍到黑衣人进入酒楼和离开酒楼的背影。他似乎对监控位置很熟悉,刻意避开了正面拍摄。他离开酒楼后,就汇入了街道的人流,消失不见了。
林文博是晚上8点40分离开“蓝海轩”的。根据尸检推断,他的死亡时间在10点到凌晨2点之间。这中间有1-3个小时的空白。他从酒楼离开后去了哪里?是直接去了河滨公园,还是被黑衣人控制去了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