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真是奇怪。” 林晚喃喃自语,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还没有停的意思,反而比刚才更大了些,打在屋檐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外面敲打着什么。她决定先去镇上吃点东西,顺便买点蜡烛和手电筒 —— 这老房子的电路看起来很旧,万一晚上停电就麻烦了。她拿起放在门口的伞,撑开,走出了沈府大门。

雨丝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乌镇的傍晚很安静,石板路上没什么人,只有几家茶馆还亮着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照出来,在湿漉漉的石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和雨腥味。林晚沿着河边走,河水是深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落叶和花瓣,被雨水打得摇摇晃晃。她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饭馆,饭馆的门是木质的,上面挂着一块写着 “乌镇面馆” 的木牌,牌子上的油漆已经掉了一半。走进饭馆,老板娘正坐在柜台后面织毛衣,看到林晚,抬起头笑了笑:“姑娘,要点什么?我们家的羊肉面是招牌,要不要尝尝?”

林晚点了一碗羊肉面,然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雨还在下,河面上有一艘乌篷船慢慢划过,船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手里的橹摇得很慢,船尾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林晚看着这景象,心里的慌乱稍微平复了一些 —— 乌镇还是她记忆中的样子,安静、缓慢,像是时间在这里走得比别处慢。面上来的时候,热气腾腾的,羊肉炖得很烂,汤里飘着葱花和香菜,香味扑鼻。林晚拿起筷子,吃了一口,温热的汤滑进胃里,驱散了一些寒意,可她还是觉得心里发毛,刚才在卧室里听到的声音,还有楼下的闷响,像两块石头一样压在她的心上,让她吃不下饭。

就在她对着面碗发呆的时候,饭馆的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梳成一个小小的发髻,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棉袄的袖口磨得发亮。她看到林晚,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走了过来,声音有些沙哑:“你是…… 沈阿婆的外孙女吧?叫晚晚,对不对?”

林晚抬起头,认出了她 —— 是住在隔壁的张奶奶,小时候她回乌镇,张奶奶经常给她送自家做的酱鸭。“张奶奶,是我。” 林晚站起身,给张奶奶搬了把椅子。

张奶奶坐下来,叹了口气,眼神有些浑浊:“沈阿婆走了,真是可惜。她这辈子,苦啊。”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眼角。

林晚停下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张奶奶,我外婆年轻的时候,是不是有个好朋友叫苏玉?” 她刚才在整理堂屋的木箱时,看到了一本外婆的日记,日记的封面是棕色的皮革,已经开裂了,里面的纸页泛黄,字迹是外婆年轻时的样子,比现在工整很多。日记里多次提到了 “苏玉” 这个名字,说苏玉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个人一起长大,一起绣花,一起偷偷去看皮影戏。可日记写到 1943 年冬天就没再写了,最后几页的字迹很潦草,像是写得很匆忙。

张奶奶听到 “苏玉” 这个名字,脸色突然变了,原本有些松弛的脸一下子绷紧了,眼神也变得有些躲闪,像是听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她摆了摆手,声音有些急促:“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提它干什么。晚晚,那些旧事都忘了吧,别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