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张婶赶紧过来打圆场:“刘大姐,小熙刚接手,还不熟呢。要沙瓤的是吧?我帮你挑,他爷爷在时就教过我,保准没错!” 她麻利地蹲下身,从筐里翻出几个红得发亮的西红柿,个个鼓着圆滚滚的肚子,顶端还带着点青蒂,“你看这纹路,越密越沙,炒出来能流红油。”

刘大姐嘟囔着“这娃咋跟闷葫芦似的”,总算被张婶引到摊位前。李健熙蹲在地上捡土豆,手指被烂泥糊得黏糊糊的,心脏还在胸腔里擂鼓。烂土豆的馊味混着泥土的腥气钻进鼻子,他突然觉得,这哪是守摊,这是公开处刑。

当晚,李健熙缩在爷爷留下的小隔间里——就在摊位后头,摆着张吱呀作响的铁架床,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美女挂历,模特笑盈盈地举着瓶洗发水,眼角的亮片闪得他眼睛疼。他对着笔记本电脑搜“社恐如何卖菜”,跳出来的全是“大胆开口”“热情服务”之类的废话,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必须想个办法。” 他咬着笔头,眼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不用说话就能把菜卖出去的办法。”

灵感像烂菜堆里突然冒出来的新芽,在他盯着扫码支付牌时炸开——屏幕上的二维码闪着微弱的光,像个沉默的惊叹号。

扫码自助!

他猛地坐直,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铁架床“吱呀”晃了晃,挂历上的模特仿佛也在冲他笑。

第二章:奇葩操作惊掉菜市场下巴

三天后,“老李蔬菜摊”突然变了样,活像被按了重启键。

李健熙连夜焊了十几个铁架子,刷成亮黄色,每层都贴着打印好的标签:“西红柿 3.5元/斤 自助称重 扫码付款”“黄瓜 2元/斤 按根卖 1根1元”。最显眼的是摊头立着块KT板,红底黑字写着三大纪律,字大得能让老花眼都看清:

1. 挑菜请用专用夹子(消毒过,在筐里)

2. 称好扫牌上二维码付款,付款后拿菜走人

3. 有事……扫码加群,群里说

张婶端着豆浆路过,一口差点喷出来:“小熙,你这是弄啥?顾客哪懂这些?” 她指着夹子筐里的塑料夹,“这玩意儿跟镊子似的,谁会用啊?”

李健熙没说话,只是往KT板旁又立了块小牌子,上面画着简笔画:一个小人拿夹子夹菜,一个小人举着手机扫码,最后一个小人提着菜跑路,旁边标着“全程零交流,社恐友好”。画小人的手还在抖——他对着镜子练了二十遍,才画得不像鸡爪刨的。

他躲回小隔间,从门缝里往外看。第一个“受害者”是刘大姐,她站在摊前绕了三圈,对着夹子和标签皱眉:“这啥呀?买个菜还得学新规矩?” 她捏起夹子,笨拙地夹了把油菜,夹子“啪嗒”掉在地上,滚到土豆堆里。

李健熙在新拉的顾客群里发消息:【秤坏了,油菜按把卖,1把2元,扫码直接拿】,发完还配了个磕头的表情包。刘大姐掏出手机扫了群二维码,看见消息时眼睛瞪得溜圆,对着隔间喊:“你这娃!有嘴不会说话,打字倒挺快!”

这一天,摊位前像耍猴似的围了不少人。有人觉得新鲜,举着手机拍夹子夹菜的“奇观”;有人骂骂咧咧嫌麻烦,转身去了别家;还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对着KT板上的简笔画研究半天,突然笑出声:“这娃是怕跟人说话吧?太逗了!” 他举着手机录视频,嘴里念叨着“社恐老板的自助摊,买根黄瓜像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