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她打开文档,沉思片刻,开始敲下第一行字:

“他教我喝红酒识名牌,却不知自己满身是假……”

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战鼓,擂响了她反击的序曲。

第三章:匿名惊雷

“破壁者”的第一篇文章,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深夜悄然发布。

苏晚晴用的是半虚构的叙事手法,将陈轩化名为“L先生”,把自己称为“Q小姐”。文章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反而用一种冷静到近乎刻薄的笔触,细致描绘了L先生如何通过塑造自身“精英”形象,以及对Q小姐进行全方位的“品味改造”和“善意贬低”,来建立心理优势和控制权。

她写了L先生如何纠正她握红酒杯的姿势,如何嘲笑她分不清小众设计师品牌,如何将她喜欢的流行音乐贬低为“庸俗噪音”,又如何将她与朋友们的正常交往定义为“无效社交”。文字犀利,细节生动,带着一种抽丝剥茧的冷静。

“他为我构筑了一个名为‘优秀’的囚笼,钥匙却牢牢握在他自己手中。直到我发现,那把他引以为傲的、镀金的钥匙,或许本身也只是个做工精致的仿品。”

文章结尾,留下了这样一个引人遐想的钩子。

发布之后,苏晚晴合上电脑,心脏在寂静的夜里怦怦直跳。她不知道这篇文章会激起怎样的水花,甚至做好了无人问津的准备。

然而,她低估了这种情感操控模式的普遍性,也低估了互联网的传播速度。

#

第二天是周六,苏晚晴醒来时,手机出奇地安静。陈轩惯例在周末上午要去“打高尔夫”(现在她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也深表怀疑),并不在家。

她打开社交平台,登录“破壁者”的账号。

下一秒,她愣住了。

私信和评论的红点数字已经变成了“99+”,转发和点赞数更是惊人。文章竟然被几个拥有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转发,评论区彻底炸锅。

“窒息感太强了!简直跟我前男友一模一样!” “这哪里是谈恋爱,分明是PUA教学现场!” “求扒皮这个L先生!想知道是哪个‘精英’这么能装!” “博主快跑!这种男人有毒!” “细节太真实了,蹲一个后续,想知道镀金钥匙是怎么回事!”

共鸣、愤怒、支持、好奇……各种情绪在评论区交织。显然,无数人在“Q小姐”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一种奇异的暖流混合着酸楚,涌上苏晚晴的心头。她不是一个人。她的痛苦和困惑,并非因为她不够好,而是因为她遭遇了一种并不罕见的情感模式。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是陈轩。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才接起电话,语气如常:“轩哥?”

电话那头的陈轩,声音却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焦躁和怒气:“晚晴!你看到网上那篇胡说八道的文章了吗?”

苏晚晴心里一紧,面上却故作茫然:“什么文章?我刚醒,还没看手机呢。”

“就一篇叫‘破壁者’写的狗屁东西!含沙射影,指桑骂槐!”陈轩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简直莫名其妙!现在的人为了博眼球,什么都能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