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秋日图书馆的几何光影
深秋的午后,江城大学图书馆四楼,时光仿佛被浸泡在温暾的琥珀里。阳光透过高大的拱窗,在老旧的红漆木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几何图形,无数微尘在光柱中无声起舞。沈知遥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的是明代计成的《园冶》和几张复杂的苏州园林平面图。
论文卡在了“步移景异”这个核心概念上。文字的描述她已烂熟于心,但如何将这种空间流转的诗意转化为严谨的学术分析,却让她陷入了瓶颈。她试图临摹网师园中那条著名的廊道,可笔下的线条总是歪斜纠缠,毫无章法,就像她此刻滞涩的思路。她摘下细黑框眼镜,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一股混合着油墨味和木头气息的沉闷感扑面而来。
视线从混乱的草稿纸上抬起,无意间落在了斜对面。一个穿着浅灰色棉麻衬衫的男生正俯首于一本巨大的建筑画册上。阳光恰好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鼻梁挺直,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握着一支绘图铅笔,在纸上快速而稳定地移动着,神情是那种完全沉浸于专业世界的专注。
沈知遥的心微微动了一下,像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一颗小石子。那是一种对于“纯粹”和“专注”的本能欣赏。但这点涟漪很快平息,她对自己说:专注,沈知遥,你面前的困境可比欣赏一幅“风景”要紧得多。
她重新戴上眼镜,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笔尖划过纸张,试图捕捉廊道转折的微妙角度,结果却更像一团解不开的线团。空间的逻辑在她这个习惯于文字线性思维的大脑里打了结。她有些气馁地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轻得几乎被图书馆的寂静吞没。一种文科生面对理性世界的无力感悄然蔓延。
“同学,打扰一下。”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旁响起,音量恰到好处,既不突兀,又足以让她听清。
沈知遥吓了一跳,蓦地抬头,撞进一双清澈的眼眸里。是那个斜对面的男生。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正微微俯身看着她那惨不忍睹的草图。他的眼神里没有嘲笑,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只有一种基于专业本能的好奇和善意。
“你这个廊道的透视关系,好像有点问题。”他指著草图上的一处,语气是商量式的,而非指责。
“这里……我看不太懂。”沈知遥有些窘迫地承认,下意识地想用手遮住草稿纸。
“介意吗?”他指了指纸笔,征得她默许后,便自然地拿起一支自动铅笔,在旁边空白处利落地画下几条干净的辅助线。“你看,从这个角度看,廊道不是直的,”他的笔尖轻盈滑动,声音低沉而清晰,“它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转折,视线会被这样引导过去,所谓的‘曲径通幽’,其实就是一种空间序列的精心安排。”
仅仅是几条线,那个平面的、死板的廊道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生命,有了深度和方向。沈知遥看着纸上诞生的立体构图,心中惊叹不已。
“建筑师的笔,就像作家的文字,都是在构建一个世界。”他继续轻声解释,“只不过我们用的是线条和空间,你们用的是意象和韵律。你看,这样一转,景致就藏了起来,需要你走过去才能发现,这就是‘移步换景’的空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