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博士生穿越秦朝,本想低调考古研究,

>却因现代人的平等思想,无意中救下即将被殉葬的工匠。

>工匠们感激涕零,视我为神人下凡。

>我惶恐不安,只想溜回现代写论文,

>却在皇陵最深处发现一个惊天秘密:

>兵马俑军团的核心,竟是一块来自未来的能量晶石。

>而这块晶石,正悄然苏醒,它在我耳边轻语:

>“大秦的命运,从现在起,由你书写。”

---

一号探方里的尘土,似乎永远也扫不干净。陈远直起腰,捶了捶后颈,眯眼看向悬在骊山上空那轮惨白的太阳。已经是第七天,这片被圈定为“秦始皇陵陪葬坑外围疑似遗迹”的黄土坡,除了几片残破的板瓦和陶片,依旧吝啬地不肯透露更多秘密。同组的硕士生们早没了最初的兴奋,躲在临时搭建的遮阳棚下刷着手机,抱怨着关中地区干燥酷热的天气。

只有陈远,这个历史系考古方向的博士生,还在一锹一锹,极其细致地清理着探方壁。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秦代军工体系与标准化生产研究——以兵马俑坑出土兵器为中心》,压力巨大。导师暗示过,如果这次勘探再没有突破性发现,他的论文资料将严重依赖前人成果,很难做出新意。汗水顺着他的眉骨流进眼睛,刺得生疼。他摘下厚重的树脂眼镜,用沾满泥土的袖口擦了擦,视线不经意间扫过探方东北角那片刚刚显露、颜色略显异常的夯土。

那是什么?一种职业的直觉让他心跳漏了一拍。他重新戴上眼镜,拿起手边的小刷子,像对待易碎的瓷器一样,轻轻拂去表面的浮土。不是常见的青膏泥,也不是单纯的黄土,而是一种夹杂着细微黑色颗粒、质地异常坚硬的混合土,其夯筑方式也与他所知的秦代工艺略有不同,层理更薄,更密。

“师兄,有啥发现没?食堂开饭了!”棚子那边传来喊声。

陈远头也没回,应了一声:“你们先去,我再看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片异样夯土吸引。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XRF分析仪——这是他从实验室软磨硬泡借来的高级货——对准那片区域。读数跳动,显示出的元素组成异常复杂,几种稀有元素的含量远超正常地土水平。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夜幕降临,勘探队驻地灯火通明,人声嘈杂。陈远却悄悄溜回了寂静的探方边。一种难以言喻的冲动驱使着他,非要弄个明白。他借着月光和强光手电,用考古手铲小心翼翼地沿着那片异样夯土的边缘清理。突然,铲尖触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发出“咔”的轻响。不是石头,金属感?他屏住呼吸,扩大清理范围,一个直径约半米、锈迹斑斑的青铜圆盘逐渐显露出来。圆盘表面刻满了极其繁复、他从未在任何秦代铭文或纹饰中见过的图案,中心位置,有一个微小的凹槽,形状古怪。

是某种祭器?还是……陈远的心跳越来越快。他想起一些野史杂记中关于始皇陵设有隐秘机关的记载,虽然大多荒诞不经,但眼前这个明显不属于已知秦代器物谱系的东西,让他心里直打鼓。鬼使神差地,他掏出自己的钛合金水壶,壶底有一个为防滑设计的、类似三叶草形状的凸起。他比划了一下,竟然和那青铜圆盘中心的凹槽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