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刚给儿媳塞了五百块,这钱在80年代末,够一个国营厂长眼红半年。

转身我就在《知音》上看到她投稿的读者来信,说婆婆只给钱不做饭,不如她那卷走全部彩礼的亲妈。

底下还有编辑支招,教她怎么用话术把我“训服”得服服帖帖。

我气得浑身发抖,她就推门进来了,捏着嗓子娇滴滴地说:

“妈,听明泽说你做的红烧肉最好吃,我想尝尝。”

呵,我的手,已经快十年没碰过菜刀了。

01

我叫秦秀莲,是这十里八乡第一个“万元户”,现在开了个服装厂,人人都客气地喊我一声“秦厂长”。

可在我儿媳许兰眼里,我大概就是个只懂赚钱、没人情味的土鳖。

我刚从厂里回来,数了五百块钱递给她当这个月的生活费。她捏着那叠崭新的“大团结”,脸上却没什么笑意,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八十年代末,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几十块,我这五百块,够他们一家子嚼用大半年了。可许兰不稀罕,她稀罕的是我这个婆婆能像个老妈子一样伺候她。

我脱下外套,随手拿起沙发上的《知音》杂志翻了翻,这一翻,差点没把我气得厥过去。

读者来信版块,一封加粗的匿名信刺痛了我的眼。

“编辑同志你好,我有一个烦恼。我婆婆是开厂的,家里条件很好,每月都给我大笔生活费。但她从来不给我做一顿饭,每天都让我自己解决,或者给我钱让我去国营饭店吃。我觉得她根本不关心我,同样是长辈,她就远不如我妈。我妈虽然一分陪嫁没给,还把我三千块的彩礼全拿去给我弟娶媳妇了,但她每个月都会从乡下坐车来城里,亲手给我做一顿饭。我觉得那才是家的感觉。我该怎么才能让我婆婆改变,让她也学会关心我呢?”

我捏着杂志的手指都在发白,这字字句句,不就是在说我吗?

更让我火大的是底下编辑的回信:“这位读者,你的心情我们理解。有时候物质的给予确实无法替代情感的关怀。你可以试试用一些小话术引导一下。比如,你可以说‘妈,听您儿子说您做的某某菜特别好吃,我也好想尝尝您的手艺啊’。一般长辈听到这话,为了在儿子面前维持形象,都会愿意为你下厨的。只要开了这个头,以后慢慢‘训服’就好了。”

训服?

好一个“训服”!

我秦秀莲在商场上跟男人拼杀,刀光剑影里闯出一条路,到头来,要被自己用钱养着的儿媳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训服”?

我正要把杂志摔在地上,卧室门“吱呀”一声开了。

许兰穿着一身崭新的连衣裙走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刻意的、甜腻的笑。

她走到我面前,声音装得又软又糯:“妈,您回来啦。听明泽说,您做的红烧肉是天下一绝,我也想尝尝您的手艺!”

我抬起眼,冷冷地看着她,就像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生意对手。

她被我看得有些发毛,但还是硬着头皮,按照杂志上教的剧本演下去:“您……您要是不方便,也没事的……”

我将那本《知音》“啪”地一声扔在她脚下,正好翻开在读者来信那一页。

“不方便,”我一字一顿地说,“你想吃红烧肉,是这本杂志教你的,还是你那个拿了你彩礼的妈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