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化学物质:含铜的磷光体、硫化锌……但这些多用于工业,怎么会沾到人身上,还在水里泡了那么久不消失?”

“矿物:某些含稀土元素的矿石在特定条件下会发光,比如氟碳铈矿……”

“生物:萤火虫、某些水母、还有……丝盖伞属的某些真菌,它们能在夜间发出绿色的生物冷光。”

看到“真菌”这个词,翁政海外心头一跳。相比于工业化学品和稀有矿石,一种能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下的发光真菌,似乎更可能与一具河边的尸体联系起来。

他立刻找来几本关于真菌的专业书籍,仔细比对。其中一本《世界珍稀菌类图谱》里的一张插图,让他呼吸一滞。

图片上,一丛丛蘑菇生长在腐木上,在黑暗中散发着和他在林小雨身上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惨绿色荧光。

图片下的文字说明写着:发光脐菇,一种罕见的生物发光真菌,多生长于潮湿、富含某种特殊矿物质的腐木或土壤环境中,其孢子具有极强的附着性。

“就是它!”翁政辉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引来图书管理员一个警告的眼神。

他连忙压低声音,把这一发现指给不知何时凑过来的林亚导看。

林亚导也瞪大了眼睛:“乖乖,世界上还真有这种会发光的蘑菇?那你的意思是,小雨她死前去过长着这种蘑菇的地方?”

“八九不离十!”翁政辉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种真菌的生长条件非常苛刻,‘潮湿、富含特殊矿物质’。桦城这地方,哪里最符合这个条件?”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地名:

“城北废弃化工厂!”

那家化工厂十几年前就倒闭了,因为当年生产工艺落后,化学废料处理不当,导致那一片区域的土壤和水源都受到了严重污染,寸草不生,阴森恐怖,白天都很少有人敢去。那里绝对是“潮湿”和“富含特殊矿物质”的完美结合体。

“走!”翁政辉合上书,“我们去化工厂看看!”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个瘦弱的身影从书架后走了出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是陈梓炆。

那个在河边人群里,低着头的普通女孩。她是林小雨的同乡,也是她在厂里的室友。

“你们……要去化工厂?”陈梓炆扶了扶厚厚的眼镜,声音有些发颤,但眼神却很坚定。

“你偷听我们说话?”林亚导警惕地把翁政辉护在身后。

陈梓炆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件东西,递了过来。那是一枚小小的、制作粗糙的蝴蝶书签。

翁政辉认得,这是林小雨的东西。她很喜欢蝴蝶,总说自己想变成蝴蝶飞出这个小地方。

“这是我在小雨的枕头下找到的。”陈梓炆说,“书签的背面,她写了一个字。”

翁政辉接过书签,翻到背面。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字:“厂”。

一个“厂”字,可以是化工厂,也可以是他们所在的桦钢厂。

“小雨最近行为很反常。”陈梓炆低声说,仿佛在回忆,“她好几次晚上都很晚才回来,身上总带着一股……泥土和化学药品的味道。我问她去了哪里,她什么都不说,只说自己在为一个光明的未来努力。她还说,她发现了一个能让我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