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眼中的笑意,却越来越深。
他喜欢我的“歪理”,喜欢我的“离经叛道”。
而沈清妩,则被逼上了另一条路。
她被册封为贤妃,住在景阳宫。
因为我“不理俗务”,太后便将协理六宫之权交给了她和淑妃。
淑妃是个头脑简单的,大部分的宫务都落在了沈清妩头上。
她每日要核对账目,安排宫中用度,调解妃嫔纷争,还要应付那些前来“请安”套近乎的命妇们。
更重要的是,她必须扮演好一个“贤妃”的角色。
每当御史弹劾我,萧景琰烦躁不堪时,她就要适时地出现,温言软语地劝慰他:“陛下息怒,贵妃姐姐只是性子天真烂漫,并无坏心。臣妾想,只要好好引导,姐姐会明白陛下的苦心的。”
当萧景舍不得斥责我时,她就要“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去承乾宫劝我:“姐姐,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但陛下是天子,肩负着江山社稷,我们做臣妾的,不能只顾着自己开心,让陛下为难啊。”
我每次都歪在榻上,一边吃着葡萄,一边听她苦口婆心地说教。
等她说完了,我便眨眨眼,天真地问:“妹妹说完了?说完了就回去吧,陛下快下朝了,我得去迎他呢。”
然后,在她的贤良淑德的衬托下,我显得越发骄纵,不可理喻。
萧景琰越来越不爱去她那里了。
他一看到沈清妩,就想起朝堂上那些老头子们的喋喋不休,头都大了。
而沈清妩,为了维持自己的“贤妃”人设,还不能表现出任何嫉妒和不满。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霸占着皇帝,看着我的份例一次次超过她,看着那些趋炎附势的宫人全都围着我转。
我知道,她快要憋疯了。
6.
机会很快就来了。
那年夏天,南方大旱,灾民遍地。
前朝为了赈灾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国库空虚,萧景琰为此愁眉不展。
他来我这里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疲惫。
我没像往常一样缠着他玩闹,而是给他按着太阳穴,轻声说:“陛下,要不,我们把后宫的用度减一减吧?我那些新衣裳,新首饰,都可以不要了。还有,我听说民间有些富商,最是乐善好施,不如……”
我话还没说完,萧景琰就按住了我的手,深深地看着我:“晚晚,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不识人间疾苦的草包美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我心里冷笑,面上却是一副委屈的模样:“是清妩妹妹今天来我这儿,跟我说的。她说国事艰难,我不能再任性了。陛下,我是不是很不懂事?”
萧景琰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这些话,从“贤妃”沈清妩口中说出来,是顾全大局,是贤德。
但从我这个“妖妃”口中说出来,就显得虚伪,像是被人教唆的。
他叹了口气,把我搂进怀里:“你不用管这些。朕的女人,还用不着节衣缩食。你只要开开心心的就好。”
第二天,他在朝堂上驳回了削减后宫用度的提议,反而下令从内帑里拨了一笔银子,给我修一座摘星楼。
消息传出,朝野震惊。
我爹苏太傅气得当场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