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难道……是那罐粉末?

李飞猛地转身,目光死死盯住工作台角落那个不起眼的小罐子。他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它拿起来,仿佛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银灰色的粉末在罐底静静流淌,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他心跳加速,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猜想在脑海中形成。他需要验证。

接下来的几天,李飞像着了魔一样,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他翻出那些被退回的“废铁”假肢,找出剩下的金属粉末,开始进行各种实验。他严格控制粉末的添加比例,测试不同部位的强化效果,甚至尝试将粉末混合进不同的基体材料中。

结果令人震惊。

添加了这种神秘粉末的假肢部件,其物理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轻便和坚固,它们展现出一种奇特的“适应性”。比如,一个简单的踝关节部件,在经过强化后,似乎能根据地面情况和行走姿态,微调自身的阻尼和回弹力度,使得步态更加自然省力。一个普通的承重结构,在受到冲击时,会表现出远超设计的吸能和分散压力的能力,极大提升了舒适性。

更让李飞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强化效果似乎不是静态的。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被强化的部件会与使用者的运动模式产生某种难以言喻的“磨合”,仿佛在学习和优化,使得适配度越来越高。张大山所说的“比真腿还有劲儿”,或许并非完全是错觉,而是这种自适应优化后,假肢对使用者动作的响应和辅助达到了一个极致效率。

“这玩意儿……难道有生命?或者是一种具有智能记忆功能的纳米材料?”李飞对着显微镜下那些奇异粉末喃喃自语。他尝试分析其成分,但超出了他简陋设备的检测范围。他去问过修车铺老王,老王也只说是从报废的卫星零件上弄到的,来源神秘。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李飞没想那么深,他只知道,他可能无意中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一个能让假肢发生质变,甚至超越原生肢体功能的潘多拉魔盒。

兴奋、激动、难以置信,还有一丝隐隐的不安,交织在他心头。他看着工作台上那些经过“点化”的零件,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或许,他梦寐以求的“完美肢体”,真的有机会实现了?但这条路,前方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

3 找上门的“怪胎”

张大山的口耳相传,加上李飞开始有意识地小范围试用他的“强化”技术,“飞星工作室”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门可罗雀,偶尔会有一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的残障人士找上门来。他们大多是被常规假肢折磨得苦不堪言,或者对现有技术失望透顶的“硬骨头”。

李飞变得更加谨慎。他不再轻易动用那罐所剩不多的神秘粉末,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关键的“催化剂”或“增效剂”,以极小的比例混合在常规材料中,并且只在关键部位使用。他依然精益求精地取模、打磨、调整,将传统工艺做到极致,而神秘粉末则作为最后的“画龙点睛”。

效果是惊人的。

一位因工伤失去小臂的老师傅,装上李飞制作的机械手后,竟然能重新拿起绣花针,完成精细的钟表维修工作。他老泪纵横,说这只手灵活得仿佛有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