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亡迷雾,完美不在场证明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市立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实验楼三楼东侧的实验室里,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走廊尽头的灯闪了一下,像是眨了下眼,又稳稳地亮着。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桌角那份实验日志哗啦啦翻动,像在低声诉说什么秘密。地上躺着一具尸体,是位女教授,头歪向一侧,后脑有明显的凹陷,血迹呈放射状溅在墙上,触目惊心。可奇怪的是,周围没有打斗或挣扎的痕迹,仿佛她连反抗都来不及。
法医林婉蹲在一旁,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沾了些暗红血渍。她抬头对助手说:“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应该是被钝器击打导致颅内出血。”
她说完站起身,看了眼手表,顺手咬了一口冷掉的三明治。忙了一整晚,连口热饭都没顾上。
门口站着一个男人,没急着进去。他叫顾铭,三十八岁,市刑侦支队的刑警队长,专查那些高智商、反侦察意识强的案子。他个子中等,脸有点瘦,眼下有两片深深的青黑,一看就是长期熬夜留下的“勋章”。他穿着一件起球的藏蓝色毛衣,袖口还沾着咖啡渍,像张没人看得懂的老地图。右手小指微微弯着,那是早年追嫌犯时被钢筋划伤落下的毛病,写字总往左偏,可画起现场图来,谁也比不上他快。
他走进实验室,脚步很轻,鞋底踩过地砖接缝时特意放慢。这双旧皮鞋他穿了五年,走过水泥厂的粉尘、河滩的淤泥、火灾后的灰烬,如今又踏进了命案现场的地灰。
“门锁有没有异常?”他蹲下身,用镊子指着窗台边缘一道细微的划痕。
技术员摇头:“没发现破坏痕迹,也没提取到外来指纹。”
顾铭没说话,盯着那道划痕看。漆面断裂的方向是朝内的——说明是从外面撬开的,之后又被仔细合上了。他又抬头看了看窗框,锁扣有些松动,轻轻一推就能滑开一条缝。
“调监控。”他声音低沉,“从今晚七点开始,所有出入口的记录都要。”
很快,走廊外的监控画面传了过来:李薇,四十二岁,物理系教授,新型光学材料项目负责人,晚上六点四十二分独自进入实验室,之后再没人进出过这层楼。直到十一点十分,值班保安巡查时发现门没关严,才报了警。
顾铭的目光落在地面一组模糊的鞋印上。从门口延伸到尸体附近,又折返回去,最后走向窗户。他默默拍照存档,记下了关键信息——四十三码,纹路深,前掌外侧磨损严重。
李薇这个人,在学校口碑两极分化。能力强,脾气硬,做事独断专行。最近听说她在准备举报某个学术造假的人,但具体是谁,没人知道。更蹊跷的是,她的实验记录本不见了。
而和她联系最密切的一个人,是江枫。
江枫,四十五岁,同校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是光学与力学交叉领域。平时温文尔雅,讲课条理清晰,学生都说他“像会说话的教科书”。办公室墙上挂着爱因斯坦的名言,桌上还摆了个咧嘴笑的爱因斯坦玩偶。他永远穿着白大褂,扣子一颗不落,左手无名指戴着婚戒,但从不提家人,也没人见过他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