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杨头和杨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打量,没什么反应,继续忙活手里的活。

石墩子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这么好的味道,就因为环境旧,连个评分都没有,就要被埋没在这深巷里?

几天后,石墩子下班路过那条商业街,又看到了“老街坊私房菜”的招牌。他鬼使神差地打开“吃啥”APP,想看看还有没有像他一样的“冤大头”去消费。这一看,却让他看出了点门道。

那家店的评分依然高高挂着,底下清一色的好评,文字华丽,图片精美,什么“治愈系美食”、“匠心独运”、“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但仔细看,有些好评的账号头像模糊,评价内容千篇一律,像是复制粘贴的。而夹杂在其中的几条真实差评(抱怨分量少、价格贵、味道一般),却很快被更多的新好评淹没了,或者被店家回复以“同行恶意竞争”、“口味因人而异”等套话搪塞过去。

石墩子心里咯噔一下。他想起工地上包工头为了揽活,也请过水军在网上刷好评、抹黑竞争对手。难道这餐饮圈也这样?

又过了段时间,石墩子发现“老杨家常菜”那条巷子口,悄悄立起了一块“吃啥”APP的推广牌,上面写着“扫码点餐,享专属优惠”。

他有一次去吃饭,正好碰到一个穿着“吃啥”工服的业务员,正唾沫横飞地跟老杨头夫妇推销着什么“黄金展位”、“流量套餐”。

“……杨叔,现在不做线上不行啊!你看人家‘老街坊’,为啥生意那么好?

就是靠我们平台推的!你们这味道没问题,就是缺曝光!加入我们,我们给你做推广,保证客人源源不断!”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

杨婶一脸为难:“俺们这店小,本钱薄,听说你们那个抽成挺高的……”

“婶子,不能光看抽成啊!你得看流水!客人多了,赚得自然就多了!我们平台还能帮你搞活动,比如‘满减’、‘折扣套餐’,吸引年轻人!”

老杨头蹲在门口,闷头抽烟,半晌才说:“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来吃饭的,觉得好吃自然就来,不好吃也不强求。”

业务员有点急了:“杨叔,你这思想太落后了!现在都是流量为王!你不做活动,别人做,客人就被抢走了!你看,‘老街坊’马上要搞周年庆,五折优惠!到时候你这儿还有生意吗?”

石墩子在一旁听着,心里明白了七八分。这平台先是用水军和算法把一些店捧起来,制造繁荣假象,然后逼迫其他店家加入,用高额抽成和促销战捆绑他们。

店家就像陷入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不做活动,没流量,等死;做了活动,利润被平台抽走大半,累死累活可能还亏本,也是慢性自杀。

老杨头最终似乎是被说动了,或者说是被“没生意”的威胁吓住了,勉强答应试试。过了几天,石墩子再来时,发现墙上贴上了“吃啥”APP的二维码,菜单上也多了几个“平台专享优惠套餐”。杨婶的脸上却不见笑容,反而添了几分愁容。

“婶,咋了?生意不是好点了吗?”石墩子问。

杨婶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好啥呀!平台抽走两成多,还得打折,算下来,赚的还没以前多,活还更累了!这平台,就是个吸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