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墩子看着店里零星几个低头刷手机、等着上菜的年轻人,又看看在灶台前忙碌、额头冒汗的老杨头,心里沉甸甸的。
那香味依旧诱人,但他感觉,这家小小的、承载着真实温度的家常菜馆,正被一张无形的大网慢慢缠紧,而那网上,闪烁着冰冷的数字和评级。
3、促销的漩涡
老杨头夫妇最终还是没能扛住平台业务员小张的软磨硬泡,以及那句“别人搞活动,你就没生意”的可怕预言。他们战战兢兢地上了线,加入了“吃啥”平台精心设计的促销游戏。
第一天搞“新店入驻,全场七折”,效果立竿见影。小小的店里挤满了人,大多是拿着手机、对照着屏幕找优惠的年轻人。
灶台上的火苗从中午到晚上就没熄过,老杨头颠勺颠得胳膊发酸,杨婶跑前跑后,嗓子都喊哑了。
算盘噼里啪啦响到深夜,老两口对着账本,脸上终于露出点疲惫的笑意——虽然扣除平台抽成和打折成本,利润薄得像张纸,但总算看到人多起来了。
“看来,这线上……还真有点用。”老杨头揉着发胀的手腕,闷声说。
杨婶也点点头:“是啊,累是累了点,总比没人强。”
可好景不长。七折活动只持续了三天。第四天恢复原价,店里瞬间冷清下来,仿佛前一天的热闹只是幻觉。只有零星几个老主顾,还是习惯性地来吃口家常饭。
“咋回事?人咋又没了?”杨婶望着空荡荡的桌椅,心里发慌。
石墩子正好下班过来吃饭,听到杨婶的嘀咕,掏出手机点开“吃啥”APP给她看:“婶儿,你看,不是没人了,是人都跑到这儿去了。”
屏幕上,不远处另一家叫“好味家常菜”的馆子,赫然打着“限时特惠,满50减15”的醒目招牌,评分也莫名其妙地从3.8分涨到了4.5分,底下清一色是夸“性价比超高”的新评价。
“他们……他们也搞活动了?”杨婶愣住了。
“平台就是这样,”石墩子叹了口气,他在工地上听多了包工头们为了抢活压价的事儿,看得明白,“它今天给你流量,让你尝点甜头;明天就把流量给别人,逼着你不得不继续搞更狠的活动,不然客人就跑光了。”
老杨头蹲在门口,吧嗒吧嗒地抽着烟,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懂什么流量算法,但他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现在这生意,不做活动是等死,做活动是找死。
没过两天,业务员小张又笑眯眯地来了:“杨叔,你看,我说吧!得持续做活动保持热度!‘好味’那边活动明天结束,我们赶紧上个‘招牌菜五折’怎么样?抢占先机啊!”
老杨头沉默着,杨婶忍不住问:“小张啊,这老是打折,我们本钱都收不回来啊……”
“婶子,眼光要放长远!先把人气做起来,评分刷上去,以后恢复原价,客人认你了,不就好了吗?”小张的话术一套一套的。
老两口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咬着牙,又开启了一轮促销。这次,他们学“聪明”了,把菜量悄悄减了一点,肉片切得更薄,希望能从成本里抠出点利润。
可来的客人精得很,很快就有人在评价里吐槽“量少”、“性价比不如‘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