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为了挽回口碑,他们只能又恢复原来的分量,利润空间被压得更薄。老杨头炒菜时,看着锅里那点肉,心里堵得慌。

他做了一辈子饭,讲究个实在,现在却要算计着怎么在折扣和分量之间找平衡,觉得这饭做得憋屈。

这条原本安静的小巷,渐渐被平台的促销战搅得乌烟瘴气。今天“老杨家”打折,明天“好味”促销,后天街口的“小四川”也加入了战团,搞起了“霸王餐”抽奖。

几家小店的老板们,原本见面还能点头打个招呼,现在碰面都躲着走,眼神里带着防备和无奈。客人像赶集一样,哪家便宜往哪家涌,对味道反而没那么挑剔了。

忠诚度?在巨大的优惠差价面前,薄得像层窗户纸。

石墩子和小娟还是常来“老杨家”,哪怕不打折的时候。他们看着老杨头夫妇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杨婶的笑容里都带着疲惫。

“杨叔,这么搞不是办法啊。”石墩子忍不住劝。

老杨头把炒勺往灶台上一磕,溅起几点油星,声音带着火气:“有啥办法?都上了这贼船了!现在不搞活动,一天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平台,就是把俺们当猴耍!”

最讽刺的是,那个曾经被石墩子吐槽的“老街坊私房菜”,依然稳稳地挂着4.9的高分,价格纹丝不动。

人家根本不屑于参与这种低端的价格战,似乎有更稳定的客源和更“高级”的玩法。石墩子隐约听说,那种店是和平台有更深度的合作,甚至平台会主动倾斜流量资源,维持其“高端”形象,抽成比例或许都和小店不一样。

这更让石墩子确信,所谓的“公平平台”,从来就不存在。小鱼小虾在泥潭里互相撕咬,争抢那点残羹冷炙,而真正的大鱼,早在深水里悠然自得。

“老杨家”的促销活动,就像一剂剂量越来越大的兴奋剂,短暂地刺激着生意,却让这个小店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老杨头夫妇被困在了一个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漩涡里,拼命挣扎,却眼看着离岸边越来越远。而那漩涡的中心,正是那个闪烁着诱人光芒的“评分”和“流量”。

4、苦涩的算盘

促销的漩涡一旦形成,便再难停下。“老杨家”和“好味”几家小店,像被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被迫跟着平台的指挥棒起舞。

今天你“满减”,明天我“折扣”,后天他“秒杀”。巷子里弥漫着一股廉价促销特有的、焦躁不安的气息。

老杨头原本红润的脸膛渐渐失去了血色,眼袋耷拉着,炒菜时手腕也没了以前的利索劲儿。每天晚上打烊后,老两口就着昏暗的灯光算账,成了最煎熬的时刻。

“今天流水看着是不少,八百多块呢。”杨婶拨拉着算盘珠子,声音里听不出半点喜悦。

“嗯。”老杨头闷闷地应了一声,拿过账本自己又算了一遍。扣除平台22%的抽成(活动期间抽成比例更高),再扣除七折优惠的成本,实际到手的钱,比没做活动、只接待老街坊时,多了不到五十块。

可这五十块,是他们多干了三倍的活儿,多消耗了煤气、水电,还搭上了老杨头半条老命换来的。

“这账不对啊,”老杨头指着账本上一笔材料支出,“这肉价又涨了,咱这折扣菜里的肉量没敢减,这折打得……都快赔本赚吆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