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从不主动上前搭话,只是像一颗悄然出现在他轨道上的小行星,规律地运行,散发微弱而恒定的光。
几次之后,她敏感地察觉到,江屿看她的目光,从最初的全然陌生,到带了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捕捉的审视。
很好,第一步见效了。
第二阶段,展现特质,引发兴趣。
沈知意分析,江屿这样的学霸,或许会对同样有思想、不浮躁的异性另眼相看。她开始“不经意”地展示自己的“知性”一面。一次物理公开课上,老师出了一道极难的拓展题,班里鸦雀无声。沈知意犹豫了一下,举手上台,用了一种不同于常规思路的简洁方法解出了答案,赢得了老师的赞赏。她坐下时,状似无意地看向江屿的方向,果然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讶异。
还有一次,学校举办辩论赛,沈知意作为反方一辩,逻辑清晰,言辞犀利,却又保持着良好的风度,赢得了满堂彩。下场时,她看到江屿站在人群外围,目光落在她身上,似乎……带了一点欣赏?
沈知意心里的小火花噼啪作响。她适时地调整策略,偶尔会在只有两人在图书馆的时候,拿着确实不懂的数学题,用礼貌又带着点苦恼的语气向他请教:“江屿同学,打扰一下,这道题……我有点没思路,你能帮我看看吗?”
江屿起初只是淡淡地瞥一眼,言简意赅地提示关键步骤。后来,他会接过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两道公式。再后来,他会多问一句:“这里,懂了吗?”
这种变化微乎其微,但沈知意精准地把握住了。她在他面前,始终是那个有点努力、有点聪慧、有点安静,又偶尔会流露出崇拜眼神的“好学妹”。
时机渐渐成熟,沈知意开启了第三阶段:制造暧昧,拉近距离。
她会“顺手”多带一瓶他常喝的牌子的矿泉水,在篮球场边“自然”地递过去:“看你没带水。” 会在小组作业时,“巧合”地和他分到一组,展现出优秀的合作能力。会在节日里,送上一份不贵重却别致的小礼物,比如一枚精致的书签,附上一张写着“谢谢平时的帮助”的卡片。
她清晰地看到,江屿看她时,眼底的冰层在慢慢融化,偶尔会因为她一句无心的玩笑而微微牵起嘴角,会在她偶尔缺席图书馆时,目光下意识地搜寻。
周围开始有同学窃窃私语:“哎,你们发现没,江屿好像对沈知意不太一样?” “是啊,他居然会跟她讨论题目讨论那么久。” “上次我还看到他们一起从图书馆出来!”
沈知意听着这些议论,心里有小小的得意。她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机会降临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江屿参加了三千米长跑。最后冲刺时,他毫无悬念地第一个冲过终点,汗水浸湿了额发,胸口剧烈起伏。许多同学涌上去祝贺,沈知意却逆着人群,拿着一瓶水和一条干净的白毛巾,快步走到他面前。
阳光下,她仰着头,眼睛亮晶晶的,脸上因为奔跑带着红晕,声音清晰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足够让周围几个人听见:“江屿,恭喜你!还有……我……我喜欢你很久了!”
周围瞬间爆发出起哄声和口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