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温暖而柔和。
她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不远处等着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晚和顾晏辞的关系依旧停留在“相敬如冰”的状态。
她不再刻意示好,只做着契约未婚妻该做的事——在他需要时陪他出席宴会,在他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灯,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
顾晏辞似乎也习惯了她的存在。
偶尔深夜回来,看到客厅亮着的灯,会问一句“怎么还没睡”;看到她为他准备的温牛奶,虽不会主动喝,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倒掉。系统提示的心动值始终停留在-39.5,没有再降,却也没有再升。
苏晚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陆哲的病情还在等着“星尘制剂”,她必须主动寻找突破口。
转机似乎在一周后悄然出现。
那天顾晏辞回到家时,脸色格外难看,将一份文件摔在茶几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苏晚端着温牛奶走过来,看到文件上“合作终止”的字样,以及落款处“李氏集团”的名字——那是顾氏集团筹备了半年的重点项目,一旦终止,损失将高达数亿。
“李氏集团突然变卦,说我们的方案不符合他们的预期,可明明上周还说没问题。”助理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焦急,“我查了一下,好像是王氏集团在背后搞鬼,他们给李氏许了更高的利益。”
顾晏辞挂了电话,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苏晚看着他,想起陆哲曾教过她的商业谈判技巧——陆哲大学时辅修过国际贸易,对这类“临时变卦”的合作,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那天晚上,苏晚在书房待了整整一夜。
她翻遍了顾氏集团过往的合作案例、李氏集团的发展历程,甚至找到了王氏集团近几年的投资偏好,一点点梳理出其中的关联。天快亮时,她终于整理出一份新的方案——不再执着于原有的合作模式,而是提出“三方共赢”的新思路,既满足李氏的利益需求,又巧妙地避开王氏的干扰。
她把方案打印出来,放在顾晏辞的办公桌一角,没有署名。
她不敢让他知道是自己做的,怕他又误会她别有用心。
第二天早上,顾晏辞看到方案时,明显愣了一下。
他一页页翻看着,眉头渐渐舒展,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这是谁做的?”他问助理。
助理摇了摇头:“不知道,早上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