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东在旁听着,不禁想:这些家电,何尝不是时间的容器?它们的“报废年限”,在厂家手册上写得明明白白,可在家户日历上,却总被一再延期——不是机器还能用,是人心还不肯放。

回收量之大,远超预期。首周便突破三千台,旧电视堆成小山,屏幕朝天,像一片片干涸的湖面,映不出影像,只映出围观者的脸。物流车每日往返数趟,司机笑称:“我这哪是拉废品?分明是收编一支退役部队。”

更妙的是财务部那边传来的消息:经专业评估,这批旧机中,三成可拆解再利用,铜铁塑料分类出售;两成可作翻新备件;更有部分因符合政策,可申请绿色回收补贴。几项相加,竟相当于为集团“无中生有”腾出近四千万流动资产。

秦东拿着报表,一时哭笑不得。这情形,颇似某些人去典当行,本想当件旧衣换顿饭钱,谁知掌柜的打开一看,竟是件前朝官服——立马从“应急周转”升格为“资产盘活”。

门店销售也悄然回暖。不少居民原只为处理旧物而来,可一见新机型轻巧智能,价格又因补贴极具诱惑,竟纷纷“顺手换新”。有位大爷本只带旧收音机来换五十块,结果在体验区听了段蓝牙音乐,当场拍板:“这小盒子比我孙子手机还响亮——给我也来个新的!”

秦东见状,不禁感慨:所谓消费,原非全靠广告煽动。人心中本就藏着一股“想好”的劲儿,只待一个契机,便如春草破土。而这张旧收据,这阵秋风,这场雨,这场试点,或许正是那根引信。

夜深人静,秦东独自走过仓库。月光从高窗斜照,落在一堆旧家电上,竟有几分肃穆。他忽然觉得,这些沉默的旧物,像极了某些被时代甩下的人——它们不曾作恶,只是慢了一步,便被贴上“淘汰”标签。而今,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回流”,也算得上一种体面的退场。

他掏出那张泛黄收据,在月光下看了看,轻轻贴在一台老电视的屏幕上。仿佛替他签了最后一张“退休证明”——旧物归仓,心事也该清一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