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又过了半个月,汝阴城果然 “粮尽城崩”,张超带着几个亲信想突围,被北魏士兵抓了个正着。平叛成功后,拓跋石拉着郑羲的手,脸上满是愧疚:“都怪我当初不听你的,差点误了大事。以后行军打仗,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

郑羲嘴上说着 “将军言重了”,心里却清楚:拓跋石这话说得好听,可他毕竟是鲜卑贵族,自己一个汉人参军,想真正让他信服,还得再立几件大功。可他没料到,刚回洛阳,就遇上了更大的麻烦 —— 田智度借着 “妖言” 煽动百姓闹事,朝廷让他去安抚,这民变可比打仗难对付多了,他该怎么化解这场危机?

第二卷:官场浮沉(第 4-6 章)

第 4 章《平定田智度妖言,公关大师显神通》

洛阳城外的流民大营里,田智度正站在土台上,扯着嗓子喊:“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鲜卑贵族欺负咱们汉人,再不想办法,咱们都得饿死!跟着我田智度,杀进洛阳,分粮分地!”

底下的流民被说得群情激愤,手里拿着锄头、木棍,跟着喊 “杀进洛阳”。郑羲站在大营外的树林里,看得心里发紧 —— 这田智度没什么真本事,可他抓准了流民 “没饭吃” 的痛点,再用 “民族矛盾” 煽风点火,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酿成大错。

他琢磨了半天,决定不派兵镇压 —— 流民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闹事,硬打只会把他们逼到绝路,得用 “软法子”。

第二天一早,郑羲让人在流民大营外搭了个台子,还拉了几车粮食和布匹。他站上台子,没说 “你们闹事不对”,反倒先鞠了个躬:“乡亲们,我知道大家日子苦,没粮吃、没衣穿,这是朝廷的错,也是我郑羲的错 —— 我来晚了,让大家受委屈了。”

这话一出,底下的流民安静了不少。郑羲接着说:“现在朝廷让我来安抚大家,我带来了粮食和布匹,凡是愿意回家的,每人领三斗粮、一匹布;要是愿意参军的,朝廷给俸禄,还能给家人分田地。至于田智度说的‘苛捐杂税’,我已经上书朝廷,请求减免今年的赋税 —— 大家可以等着看,要是朝廷不批,我郑羲跟大家一起去洛阳请愿!”

他一边说,一边让人把粮食和布匹搬到台下,让流民排队领取。流民们见真能拿到东西,又听说能减免赋税,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纷纷排队领粮,没人再跟着田智度喊口号。

田智度见势不妙,想带着几个亲信溜走,却被郑羲早就安排好的士兵抓了个正着。这场民变,没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朝廷里的人都夸郑羲是 “公关大师”,说他 “公告发得巧,赏金给得爽,群众吃瓜散场”。

可没人知道,郑羲在安抚流民的时候,还悄悄做了件事 —— 他把田智度的几个心腹拉到一边,许给他们 “临时差事”,让他们带着剩下的流民去开垦城外的荒地,还说等收成好了,给他们算 “功劳”。实则是把这些人控制在自己手里,一来能利用他们的力气开荒,二来能防止他们再闹事,顺便还能从开荒的收成里抽成 —— 这灰色收入,可比朝廷给的俸禄多得多。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没过几天,就有人匿名上书朝廷,说郑羲 “私收叛军残余,图谋不轨”。郑羲看着手里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 —— 这举报信要是被孝文帝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名声就全毁了。他得赶紧找个人帮忙疏通,找谁呢?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人 —— 权臣李冲。可李冲是朝廷重臣,怎么会帮自己?除非…… 他想到了联姻的法子,可李冲能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