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锦衣卫指挥使汪瑛踏着暮色回府,怀中抱着一个裹在锦缎中的小小身影。

三岁的女儿在他臂弯里睡得正熟,长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嘴角还挂着一丝安心的微笑。

"老爷回来了!"管家匆匆迎上来,目光落在那个穿着宽大衣服的小女孩身上,惊讶地张大了嘴,“小姐……”

汪瑛将手指压住嘴唇,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汪瑛接着又神色凝重:"去请老太爷来书房,再让夫人准备些小姐的衣物、吃食。"

管家招手出来一个嬷嬷去禀告夫人了。

书房内,汪瑛将瑶光轻轻放在软榻上,转身对父亲汪泉深深一揖:"父亲,儿子今日在大殿上已经彻底和徐贼撕破脸皮,将瑶儿救了回来。"

汪泉眉头紧锁,伸手抚过孩子额前细软的头发与额间的胎记:"徐有贞那奸贼如此不死不休的对付瑶儿,难道?"

"儿子在瑶儿出生后做过一个梦,梦中有位高人说瑶儿非凡胎,要护其周全……”汪瑛压低声音,又将让人调查童谣谶语‌两个不同版本的事说了一遍。

“你糊涂呀,怎么才说!”汪泉“更不该带瑶儿去宫中。”

“这次瑶儿幸得……冷宫那位救护。”汪泉沉思思索。

“儿子知错了!”汪瑛悔恨交加“徐有贞近来频频出入孙皇后宫中,可能徐贼这次又要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这时小瑶光忽然动了动,睁开了一双清亮如星的眼睛。

她看着眼前两个的慈祥男子,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清脆的喊了声:"祖父 ,父亲。"

汪瑛心头一软,蹲下身与她平视:"瑶儿,饿了吗?"

汪瑶光摇摇头。

汪泉望着孙女,当初给孙女取名:瑶光——北斗第七星,又名破军,主杀伐决断。

汪泉轻叹一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先安排几个武术高手好生保护瑶儿的安危,还有一切从长计议。"

……

与此同时,皇宫西侧的冷宫中,废后胡善祥正倚窗而立。

她虽被废黜,却因张太后力保,冷宫生活并不凄苦。

此刻她手中捏着一封密信,指尖微微发抖。

"娘娘,可是有瑶光的消息了?"贴身宫女青柳低声问道。

胡善祥闭了闭眼:"徐有贞那奸贼为什么屡次对瑶光下手?难道那个汪瑶光真是改变未来变局的人?"

她转身看向桌上摊开的《资治通鉴》,"传信给张太后,就说我请求让祁钰和祁镇一同读书。那孩子...将来或许能助祁钰一臂之力。"

……

(徐有贞果如汪瑛所料因孙皇后力保,宣德帝只是罚了他一年的俸禄,就不了了之了。

汪瑛找到杨士奇商量,‌说起徐有贞近期一系列的事,包括他家地牢里关押的几十孩童,不知又要搞什么大动作……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翌日,皇家宫宴上。

宣德帝朱瞻基端坐龙椅,汪瑛突然站出来奏报徐有贞私设地牢。

宣德帝目光转向宴席中在文官队列的徐有贞:"徐卿,此事你作何解释?"

徐有贞不慌不忙出列:"回陛下,那地牢乃前朝所留,臣接手府邸时便已存在。至于那些孩童,实为臣在街边所救的乞儿,因见他们可怜,暂时收容。不想被汪大人误会,实在是臣考虑不周。"

孙皇后适时轻咳一声:"陛下,徐大人一向心善,想必是好心办了错事。不如再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朱瞻基瞥了眼面带微笑的孙皇后,又看了眼沉默不语的张太后,最终挥了挥手:

"既如此,徐有贞再罚俸一年,以儆效尤。至于那孩童……"

他看向汪瑛,

"就由汪卿送至养济院,好生安置。"

汪瑛躬身应是,眼角余光却瞥见徐有贞与站在皇帝身侧的王振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时光荏苒,转眼五年过去。

八岁的汪瑶光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此刻她正在汪府后院的练武场上,手持一柄特制的小木剑,一招一式颇有章法。

汪泉坐在一旁石凳上,不时点头指点。

"手腕再抬高三分...对,就是这样。"

汪泉捋着胡须,

"瑶光啊,你天资聪颖,不论是诗文还是武艺都进步神速。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强者不在力大,而在智深。"

瑶光收剑行礼:"孙女谨记祖父教诲。"

这时,管家匆匆走来:"老太爷,宫里来人了,说是奉胡...奉冷宫那位之命,邀小姐明日入宫伴读。"

汪泉眉头一皱:"伴读?与谁伴读?"

"听说是两位皇子殿下。"

瑶光眼睛一亮。

她想起当年那个把她从井里救出小男孩,想起那个她见到的和书里不一样的胡善祥。

她不明白为何冷宫里的废后会点名要她入宫,是当年那个一面之缘吗?

次日清晨,瑶光换上一身淡青色衣裙,随宫人穿过重重宫门。

她被带到一处僻静的院落,院中古树参天,花香幽幽,与想象中金碧辉煌的皇宫大不相同。

"这就是冷宫?"瑶光小声问道,感觉和当年的印象不太一样。

引路的宫女微笑摇头:"这是张太后特意为两位皇子安排的读书处。冷宫娘娘偶尔会来此教导皇子功课。"

院中石桌旁已坐了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

年长些的男孩约莫十岁,衣着华贵,正不耐烦地翻着书页;年幼的与瑶光年纪相仿,眉眼清秀,神情专注地读着手中的《论语》。

"两位殿下,这是汪指挥使家的瑶光小姐,今后与你们一同读书。"宫女介绍道。

太子朱祁镇抬头瞥了瑶光一眼,撇撇嘴:"又来个碍事的。"

而郕王朱祁钰却放下书本站起身,规规矩矩地作了一揖:"汪小姐。"

瑶光连忙回礼。

当她抬头时,正好对上朱祁钰清澈的目光。

她心头微微一颤,一晃多年,那种熟悉感依旧。

宫人又介绍两名女孩:这位是钦天监徐大人之女徐颐莲;这位是武清侯周亨之女周静雅;这位是指挥使汪大人之女汪瑶光。

徐颐莲上下打量着汪瑶光,眼神中满是不屑,轻哼一声道:“不过是个指挥使家的女儿,也配和我们一同伴读。”

周静雅则拉了拉徐颐莲的衣袖,小声劝道:“颐莲姐姐,莫要如此说话。”

朱祁镇听了徐颐莲的话,也跟着起哄:“就是就是,一个小官之女,能有什么学问。”

朱祁钰皱了皱眉头,开口道:“汪小姐既然能被胡娘娘选中,必有过人之处,大家……”

"好了,今日我们继续讲《左传》。"一个温婉的女声从屋内传来。

瑶光转头,看见一位素衣女子款步而出。

女子约莫三十岁,虽衣着简朴,却掩不住一身雍容气度。

瑶光认出是冷宫那位胡娘娘。

大家站起来冲她鞠躬作揖,胡善祥的目光落在瑶光身上,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意,冲大家微微颔首。

她开始讲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瑶光听得入神,不时提出独到见解,引得胡善祥频频点头。

午休时分,朱祁镇被王振接走,说是孙皇后想见太子。院中剩下朱祁钰、瑶光和徐颐莲、周静雅。

"你懂得真多。"朱祁钰对着瑶光由衷赞叹,"那些问题我从未想过。"

瑶光微笑:"祖父常与我讨论书中的道理。他说读书不在死记硬背,而在明理致用。"

朱祁钰眼睛一亮:"汪老太爷说得真好!"他犹豫片刻,压低声音,"其实...我觉得皇兄不该总跟王振混在一起。那人眼神阴鸷,不像好人。"

瑶光想起祖父对王振的评价,点点头:"我祖父说,王振与徐有贞是一丘之貉,专会阿谀奉承,迷惑主上。"

两个孩子相视一笑,仿佛找到了知音。

无意中将周静雅和徐颐莲晾在了一边。

然而他们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回廊拐角,徐有贞正冷眼旁观这一幕。

他转身对身旁的王振低声道:"那丫头留不得。她若与郕王走得太近,恐坏我等大事。"

王振阴阴一笑:"徐大人放心,咱家已有妙计。听说汪瑛近日将护送一批军饷去边关..."

徐有贞会意:"路途遥远,盗匪横行,出点什么意外也是常事。"

两人相视而笑,却没注意到假山后闪过一道青色身影——正是奉胡善祥之命来寻瑶光的宫女青柳。

她面色凝重,快步朝冷宫方向走去。

当夜,汪府书房。

"什么?要我护送军饷去大同?"汪瑛皱眉看着手中的公文,"此事不该由兵部负责吗?"

汪泉沉吟道:"恐怕是徐有贞从中作梗。他如今重获圣宠,又在兵部安插亲信,这是要调虎离山啊。"

瑶光站在门外,手中托盘上的茶盏微微晃动。

她本想给祖父和父亲送茶,却无意中听到了这番对话。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

如果徐有贞真要害父亲,那么她必须提前警告朱祁钰。直觉告诉她,那位温和的小王爷或许能帮上忙。

次日清晨,瑶光借口去书局买书,悄悄绕道来到皇宫东华门。

她拿出胡善祥昨日给她的玉佩,守门侍卫果然放行。

当她匆匆赶往昨日读书的院落时,却在假山后听见了激烈的争吵声。

"皇兄!王振不是好人!他昨日还在酒肆与徐有贞密谋要害汪指挥使!"这是朱祁钰的声音。

"你胡说什么!王先生待我如亲子,岂容你污蔑!"朱祁镇怒喝,"再敢胡说,我告诉母后去!"

"我说的都是真的!昨夜我亲眼看见..."

"住口!"朱祁镇一巴掌打在弟弟脸上,"你这个冷宫女人教出来的东西,也配议论我的人?"

瑶光心头一紧,顾不得隐藏,冲了出去:"住手!"

朱祁镇没想到有人旁观,愣了一下,随即冷笑:"好啊,你们两个倒是亲近。"他指着瑶光,"你父亲不过是我朱家的一条狗,你也配在这里大呼小叫?"说完,拂袖而去。

朱祁钰捂着红肿的脸颊,眼中含泪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瑶光心疼地掏出手帕:"殿下..."

"不要叫我殿下。"朱祁钰低声道,"在宫里,我只是个不受宠的庶子罢了。"

瑶光坚定地摇头:"不,您有一颗仁心,这才是最珍贵的。"她犹豫片刻,还是将偷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朱祁钰。

朱祁钰脸色骤变:"我们必须想办法救汪大人!"他思索片刻,眼睛忽然一亮,"我有办法了!皇祖母最疼我,我去求她!"

三日后,当汪瑛率领押运队伍出发时,队伍中多了一队张太后派来的大内侍卫。而在不远处的山丘上,一伙埋伏已久的"盗匪"见状,只得悻悻撤退。

消息传回京城,徐有贞气得摔碎了最心爱的砚台:"好个朱祁钰,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机!"

王振眯起眼睛:"看来,咱们得从长计议了。那丫头和郕王...都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