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祁钰安排好一切,提笔写下一封长信,向皇兄表明心迹,又命人准备了一批南方特产,准备送往京城。

信使出发那日,南京下起了倾盆大雨。

朱祁钰站在廊下,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心中忐忑不安。

京城的回信迟迟未至。

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内阁"三杨"共同辅政结束,朱祁镇开始亲政。

朱祁镇亲政后宠信宦官王振,导致朝政逐渐腐败……

一个月后,朱祁钰等来的不是兄长的亲笔信,而是一道圣旨——命他整顿南方军备,以防倭寇侵扰。

“皇兄这是……”朱祁钰接过圣旨,心中五味杂陈。

圣旨措辞客气却疏远,全然不似兄弟之间的口吻。

朱祁钰找来一众亲信(汪瑶光和汪哲光也在其中,瑶光还是女扮男装的装束)商量对策。

汪瑶光看到朱祁镇执政以来的所作所为,知道土木堡事件已在所难免。

她提醒朱祁钰:神机营的训练不能中断 ,还建议要引入了红衣大炮、佛郎机等先进火器。

“另外赵元德加紧研究负责火器制造与维护,一刻不得松懈。

“邺王明天依然去我的绣楼看绣花纹样。”

(瑶光专门在绣楼腾出一个院落表面上习武、投掷、蹴鞠,实质有暗道通往另一个院落看邸报和文书)。

朱祁钰照常去瓦栏勾肆,麻痹着王振安排的京中探子的耳目,与此同时,北方边境传来急报——瓦剌大军压境,已攻破数座边城。

乾清宫内,朱祁镇面色阴沉地看着战报。

王振在一旁添油加醋:"皇上,瓦剌此番来势汹汹,若不亲征,恐边关将士士气低落。"

"亲征?"朱祁镇眉头紧锁,"朕虽自幼习武,却从未亲临战阵。"

"正因如此,皇上更该御驾亲征,以振军威。"

王振谄媚道,

"当年成祖皇帝五次亲征漠北,方有今日太平。皇上英明神武,必能一举击溃瓦剌。"

朱祁镇沉思良久,终是点头:"传旨,集结京营精锐,朕要亲征瓦剌!"

消息传到应天府,朱祁钰大惊失色。

他连夜上书劝阻,又命人备马,准备亲自北上劝谏。

"殿下三思!"

王府属官跪地劝阻,

"无诏入京乃大忌,若被有心人利用..."

朱祁钰握紧拳头:"难道要本王坐视皇兄涉险?瓦剌狡诈多端,王振等人又无军事才能,此去凶多吉少!"

……

应天府城的雨下得绵密而阴冷,瓦檐上的水珠串成珠帘,重重砸在青石板上。

朱祁钰站在王府的廊下,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块温润的玉佩。

"皇兄,这玉佩..."

"你我是兄弟,哪用分你我。"朱祁镇那时笑得爽朗,眉宇间尚存几分少年天子的英气,"将来你若去了封地,见物如见人。"

如今想来,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映照出远处一个模糊的人影。

那是个身着粗布短打的男子,正抱着一卷图纸匆匆穿过雨幕。

朱祁钰眯起眼睛——那是赵元德,汪瑶光推荐给他的一个工匠奇才。‌

‌赵元德其人,年约四十,面庞瘦削如刀削,一双眼睛却亮得出奇。

传闻他祖上曾在工部任职,因得罪权贵被发配边疆。

此人最擅改良火器,三年前朱祁钰初到南京时,正是他改良的"火龙出水"火箭,成功击退了来犯的倭寇。‌

‌此刻,赵元德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抬头望向王府方向。

两人的目光隔着雨幕交汇,朱祁钰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丝忧虑。‌

身后传来木屐踏过青石板的声音,汪瑶光撑着油纸伞快步走来。

"钰哥哥,信使已走远,您该回屋了。"她压低声音,目光在朱祁钰脸上逡巡,"您脸色不太好。"

朱祁钰摇头,将视线投向雨中模糊的远山:"你说,皇兄会信我吗?"

‌汪瑶光正要开口,却见赵元德突然转身,消失在街角。

她敏锐地察觉到此人的异常:"殿下,赵元德方才似乎有急事要禀报。"‌

朱祁钰正要派人去寻,内侍来报:"殿下,赵元德求见。"

偏厅内,赵元德已卸下木箱,正与一名工匠低声交谈。

见他进来,赵元德立刻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个油布包裹:"殿下,这是臣改良的'雷震子',专克骑兵。"

‌朱祁钰接过包裹,发现这竟是一套精巧的连环机括装置。

赵元德解释道:"此物可埋于地下,遇骑兵踏过即引爆,内藏铁蒺藜二百枚,五步之内人马皆伤。"‌

"好!"朱祁钰眼睛一亮,"快说说你的构想。"

‌赵元德眼中闪过狂热的光芒,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地图:"瓦剌骑兵擅长大迂回包抄,若在必经之路上埋设此物..."

他忽然住口,警惕地望向门口。‌

汪瑶光会意,立即吩咐左右退下。

赵元德这才压低声音:"殿下,臣有一言,实属僭越,但不得不言。"

"但说无妨。"

‌"臣观京城来人,皆面带煞气。"

赵元德从袖中取出一块碎瓷片,

“这是臣从京中工匠处所得,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

他把瓷片凑近烛光,朱祁钰看见上面赫然刻着瓦剌文字!‌

"这……这是……"

‌赵元德脸色铁青:"京中已有瓦剌细作!他们正在……正在……"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溢出鲜血。‌

"太医!快传太医!"朱祁钰大惊失色。

‌汪瑶光按住赵元德的手腕,脸色骤变:"是慢性毒!赵先生,你中毒多久了?"‌

‌赵元德惨然一笑:"三个月前,京中有人送臣一盒茶叶,说是贡品……臣至今食不下咽。"‌

朱祁钰如遭雷击:"这……这是要毒杀本王?"

‌赵元德挣扎着坐起:"不……是毒杀您改良的火器!他们怕……怕南京的军备……"‌

‌这时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元德突然抓住朱祁钰的手:“殿下,千万要小心!京城……已……已……”他的头无力地垂下,再无生机。‌

"赵先生!赵先生!"朱祁钰悲呼一声,转身看向窗外——只见几个黑影正翻墙离去。

"追!一个不留!"他怒喝一声,抽出佩剑。

‌汪瑶光却按住他的剑:"殿下,赵先生至死都在护您周全,此刻追凶恐中圈套。"

她转向赵元德的遗体,眼中含泪,"先生,您放心,殿下定会完成您的心愿。"‌

‌朱祁钰这才注意到,赵元德紧握的拳头中,竟还攥着一张纸条。

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名字——王振。‌

“好一个王振……”朱祁钰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赵先生,本王定为你报仇!"